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的重要平臺,位于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核心區域的泰中羅勇工業園已吸引167家中資企業入駐,累計工業總值超160億美元。近日,記者來到泰中羅勇工業園,探訪園區企業的生產運營情況。
入駐企業從30多家發展到167家
記者沿著曼谷通往東部地區的7號公路前行,道路上不時駛過滿載貨物的大卡車、集裝箱車。近年來,泰國政府大力推動“東部經濟走廊”建設,即在東部沿海的羅勇、春武里和北柳三府設立經濟特區,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行一系列投資優惠政策,吸引高附加值產業落戶。
走進泰中羅勇工業園,各類廠房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側。作為中國首批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入駐羅勇工業園的中資企業數量從建園之初的30多家發展到如今的167家,泰籍員工達4萬人,成為中國傳統優勢產業在泰國的產業集群中心與制造業出口基地。
“工廠現在正常生產,日產2000套空調。”在去年竣工投產的奧克斯空調泰國工廠廠房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組裝、檢測。該廠制造副經理張小波介紹說,工廠投產以來,在智能化設備、自動化生產等五大方面進行重點升級,目標是打造空調生產領域的智能化新標桿。
中國汽車輪胎模具制造商豪邁集團是全球主要汽車輪胎模具設計、制造、使用和管理商,占有30%以上的國際市場份額。豪邁(泰國)有限公司自2014年建廠以來,年產銷量實現約60%的增長。車間內,雕刻機在輪胎側板上流暢地刻制,不一會兒,模具上輪胎側面的花紋就顯露出來。這些設備大部分由公司自主研發,自動化水平很高,一名工人可以同時操作4臺機器。
“在實行嚴格防疫措施的同時,工廠保持高效運轉。兩班工人輪流作業,滿足了客戶需求。”豪邁(泰國)有限公司總經理邱金亮介紹說,2020年公司訂單達兩億元人民幣,80%產品出口歐美,20%供應泰國當地汽車輪胎廠家。
“園區里上百家企業基本處于正常生產狀態,部分企業的訂單量不降反增。”羅勇工業園高級顧問徐根羅認為,全球疫情反復,讓許多制造業企業更加重視供應鏈安全、生產基地布局和智能制造等問題,未來企業轉型升級和全球化、區域化合作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新技術新模式拓展新市場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新技術、新材料企業入駐園區。2019年9月投產的鼎亨新材料公司安裝了不少國際領先的生產設備。在一個滿是電腦屏幕的操作間內,技術員正在操作切割鋁箔的軋機。“工廠年產鋁箔約8萬噸,不僅在泰國市場供不應求,還出口歐美等地。”公司總經理胡文倩說。
在騰暉技術(泰國)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塊長166毫米、能提供6.2瓦電量的電池。今年1月,高效光伏電池大尺寸項目首片PERC電池順利出產,實現了泰國首創。
2015年,騰暉光伏落戶羅勇工業園,為泰國帶來第一個由外資企業投資的光伏板項目。幾年來,騰暉PERC電池第三方測試效率已達23.56%,正積極研發效率有望超過24%的下一代PERX電池技術。項目還帶動了當地組件銷售和電站開發業務,其產品輻射到東南亞及周邊地區和歐美市場。
疫情防控期間,羅勇工業園利用數字技術,探索出一整套“云招商”“云服務”新模式,2020年吸納20家新企業入園,今年截至目前已迎來7家企業入園。“工業園區總占地12平方公里,第一期、第二期招商已結束,第三期開發也步入尾聲。”泰中羅勇工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總裁趙斌說。
彰顯泰中合作巨大韌性和潛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中泰兩國克服困難,持續推進務實合作,雙邊貿易逆勢增長。“‘東部經濟走廊’發展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深入對接,來自中國的投資、貿易和技術對于促進泰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泰國東部經濟走廊辦公室秘書長卡尼表示,越來越多中國投資者表現出投資意愿,預計今年“東部經濟走廊”項目投資總額有望達到4000億泰銖(1美元約合33泰銖)。
“在很大程度上,今年泰國的經濟復蘇同與中國的合作有密切關系。”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說,在歐美市場疲弱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顯得更加重要。去年泰中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7.5%,今年前4個月雙邊貿易額同比增幅高達37%,顯示出兩國經貿合作的巨大韌性和潛力。
蔡偉才表示:“中國投資者視泰國為面向東盟乃至全球市場的重要生產基地。除了電子商務和制造業等領域,泰國的基礎設施和新能源建設也對中國企業具有吸引力。”據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統計,2019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泰國最大境外投資來源地,雙方投資合作前景廣闊。
泰國副總理兼商業部長朱林表示,隨著泰中雙邊關系不斷深化,各領域合作尤其是經貿合作日益緊密。未來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合作框架下,“兩國合作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為泰國經濟復蘇增添動力”。
(本報曼谷8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