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本科生方欣云,我就讀的國際關系學院著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鼓勵同學參與國際組織實習,因此,參與國際組織工作一直是我的目標和夢想。我還參與了“新華絲路”智庫東南亞國家的國別報告撰寫,并對這些國家產生了興趣。2022年1月,我有幸來到中國—東盟中心,開始了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
我所實習的部門是教育文化旅游部(ECTD), 實習期間主要參與推動和促進中國—東盟文化領域的各項工作。剛到中心時恰逢中心籌辦“和合迎新春音樂會和楹聯展”活動,在部門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并立刻投入工作,負責了撰寫新聞稿、翻譯秘書長講話稿、分發使館邀請函、聯系媒體和現場接待大使等任務。由于活動涉及十二個使館、數家媒體及其他機構,單位多、人員廣,活動名單和出席信息不到最后一刻都無法真正確定下,我們需要時刻維持專注、跟進事項,對各種突發狀況做出應急方案。一開始我不免手忙腳亂,偶爾因經驗不足而犯下小錯誤,但是部門老師不吝指教,一一把關,任何一個環節都仔細核對,讓我見識到了何為外交工作中的責任意識。當東盟各國音樂奏響、受邀嘉賓們掌聲雷鳴時,我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
此外,我也積極參加了中國—東盟中心的其他活動,度過了忙碌而充實的一個半月,包括2022北京國際電影節東盟主賓國項目籌備工作會議、宋慶齡基金會訪問中國—東盟中心、中國國家博物館訪問中國—東盟中心,開拓了眼界,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心的職能;我還得以從中心舉辦的“翻譯中的失與得—對跨文化交流的一點思考”講座中窺見了外交人員翻譯生涯的一角,認識了翻譯工作中文化角度引起的盲點。
所謂“外交無小事”,作為國關人我常常讀到這句話,然而只有真正參與外交事務后,我才理解了它承擔的重大意義。各使館官員的中英文名稱、東盟國家的拼寫、職位的高低次序和座位排序等,種種細節雖小卻必須百分百正確。標點符號的全角半角、機構單位的官方名稱,這些我未留意的細節被老師細致檢查并糾正。從老師們身上,我更加體會到認真踏實這一品質的重要和必要。外交無小事,每一個圓滿完成的活動背后都凝結著工作人員的反復斟酌和打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份實習給予了我深入了解國際組織的機會。除了以上種種光鮮亮麗的活動,中心不乏匯總翻譯年報和活動日歷等日常事項,這些工作雖居于幕后,卻是部門正常運行的齒輪和潤滑劑。外交工作要求我們既要在國際舞臺上侃侃而談,也要在辦公室里靜心處理尋常瑣事。
實習期間,我有幸能在極其負責的部門老師手下工作,老師不但事無巨細地指導我工作,而且非常關心我的生活。我還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小伙伴們,工作心得、經驗體會無所不談,收獲了許多友誼。
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在中國—東盟中心的實習即將結束。回首這段難忘的經歷,感謝老師們的寶貴教誨,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保持熱情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敬業精神,全力以赴完成自己的職責。祝愿中國—東盟中心能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