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的朱清靈,我所在的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始終以“卓越為公”為辦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國家意識和專業才能,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實習,開展與全球治理相關的實踐。因此,到國際組織實習,在實踐中鞏固所學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曾在大三時修讀了“東南亞政治與國際關系”課程,從而對東南亞國家產生了濃厚興趣,中國—東盟中心當仁不讓成為我實習的首選。在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后,我終于如愿在國慶節后來到中心,開始了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之旅。
我所實習的部門是教育文化旅游部(ECTD),主要參與教育領域相關工作。在部門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很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并全心投入。實習期間,我有幸參與了“中國—東盟高校醫學聯盟” “2021中國—東盟青年交流周” “2021年中國高校招收東盟國家留學生線上政策宣講會” “2021印尼中小學本土中文教師培訓班” “中國國際教育年會” “賦能鄉村教師:中國—東盟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的前期籌備、新聞稿撰寫和翻譯等工作。每一次活動,老師們都會對我的文字工作給出針對性的意見,幫助我實現了從對專業用詞知之甚少,到能較為快速準確地完成起草文稿和翻譯任務的成長,著實讓我受益良多。
除了參與活動,實習的收獲感悟更來自許多細微處。在籌備“2021印尼中小學本土中文教師培訓班”的過程中,中心老師們嚴謹負責,細致認真的工作態度貫穿每一個環節,于我是一次難得的言傳身教。活動前,中心與印尼駐華大使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舉行聯合工作會議,第一次作記錄的我略顯忙亂,會議內容整理的不十分完備。活動結束后,老師耐心地指導我如何既突出重點又充實內容;在校對新聞稿時,老師叮囑我對每一位參與者的姓名、頭銜和稱呼進行仔細檢查,充分體現尊重;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向有關國家駐華使館發送照會,從信封書寫、照會準備,再到封裝遞送,每一個環節老師都反復核對、確認。整場活動下來,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科學合理的工作流程使得“外交無小事”從書本上的句子躍然成為工作中的原則和生動的實踐。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教育治理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在我看來,作為既與東盟國家聯系緊密,又與相關院校無間合作的國際組織,中心在人力資源培訓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中心的一些旗艦項目如教師、導游中文培訓及留學合作等,既幫助東盟國家培養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更為各領域合作深入推進奠定堅實基礎。東盟國家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進一步強化和完善“一帶一路”教育合作機制,中心大有可為。
忙碌充實的時光總是格外短暫,一個半月的實習很快走向尾聲。走在中心歷史的陳列廳里,欣賞著走廊里東盟各國的人文風景攝影,我仿佛看到了中國—東盟中心成立十年來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與進步。如今,中國—東盟關系正站上新的起點,相信中心未來定會繼續促進中國—東盟全方位友好交流,推動中國—東盟各領域合作再創佳績。
衷心祝愿老師們工作順利,中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