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北大學電子信息中外合辦專業的本科生李苗鈺,有幸于7月底來到中國—東盟中心的綜合協調部,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之旅。
猶記第一天來中心的路上,腦海中滿是媽媽的絮叨和提醒,叮囑我凡事小心謹慎,切莫亂說亂動,使我倍感壓力。一到中心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莊嚴而又溫馨的三層小樓,保安大叔熱情的招呼頗為暖心,稍稍平復了我緊張的心緒。我小心翼翼又滿懷期待的走進大門,走向我未來一個月將要工作的地方,心中仍有些許忐忑。幾分鐘后,老師和實習同學們熱烈的歡迎與親切的交流一下子就拉近了我和中心的距離,新鮮和好奇涌上心頭,壓力和緊張頓時煙消云散。
實習的這段日子里,我參與了“第三屆中國—東盟疫苗之友交流會”、“中國—東盟日”和“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招待會”等活動的籌備和部分現場工作。報到的第二天,部門老師便安排我協助“疫苗之友”活動,負責統計出席人員、現場簽到、拍照及新聞稿起草等工作。聽聞大名鼎鼎的衛健委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要來參會,我懷著崇拜之情滿心期待著活動的到來,也努力去完成交給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顒悠陂g,聽著專家們介紹國外觸目驚心的病例增長,我倍感惋惜的同時也不禁感慨祖國的強大?;顒雍?,我如愿得到了高福院士的親筆簽名和他撰寫的《流感病毒——躲也躲不掉的敵人》一書,這一切不再是電視上看到的新聞而是我親身經歷的時事,真是無比美好的一天!
除了收獲簽名,我還第一次嘗試起草活動新聞稿。雖然開始時錯誤百出,但在老師們的反復指導和修改下,新聞稿逐步成型。當中心網站上發布了“疫苗之友”活動新聞的那一刻,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在心中四溢。同時,我也深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過去的一個月,除了參與同東盟各國的交流互動,我還學到了許多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比如郵寄招待會請柬,看上去很簡單其實可是個細致活兒。從統計出席人員到請柬編號,裝信封,貼地址,直到最終的郵局投遞,環環相扣,每一步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最后環節的出錯,要求高度的責任感和加倍的細致,這對粗枝大葉的我是很好的磨煉。韋寧老師還跟我分享了富有儀式感的請柬封裝,“請柬是主人對客人尊重體現,最好要讓人一打開就看到從而心情愉悅”,讓我對禮儀知識有了新的認識。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也是中心成立10周年,中心設計了一系列活動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非常榮幸得到剪輯駐東盟國家大使們祝賀視頻的機會,既大大提升了我英語水平又充分鍛煉了編輯能力。在中心工作,英語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不同于校園中,這里的英語更注重實戰且更加嚴謹需要反復推敲,絕不是輸入到翻譯器就可以。不知不覺,多看,多想,多琢磨逐漸成了我的工作習慣。
彈指一揮間,不覺已是要說再見的時候。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祝老師們工作順利,中心越來越好,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愈來愈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