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關系學院的郭一凡。2020年8月,在這個不同尋常的夏天,我有幸成為中國—東盟中心(ASEAN-China Centre, ACC)疫情常態化后招收的第一名實習生,開始了在綜合協調部近四個月的實習。
初到中心,適逢國內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而國外疫情形勢仍然嚴峻,攜手抗疫成為各國人民共同的呼聲。在這一背景下,中心于8月下旬舉辦了一場重要的活動,“新機遇、新伙伴關系—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后疫情下的合作”研討會。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政府官員、公共衛生專家、智庫學者、新聞媒體、產業界代表就加強防疫交流、促進公共衛生合作、尋找新動力刺激地區經濟等深入探討,建言獻策。這是一場傳統會議與新媒體方式相結合的研討會,我有幸多維度參與會議籌備工作,著實獲益良多。從會前文件翻譯到現場技術協調,再到會后文集匯編,我在實踐中錘煉,在錘煉中成長,努力提升翻譯技巧和水平,積極探索用好新平臺,不斷拓展國際視野。在這里,我要感謝部門老師們的鼓勵、指導和信任,正是你們的放手,讓我有機會在這樣的舞臺上得到展示、鍛煉和提高。
實習期間,我還參與了中心多項對外活動的準備聯絡及現場工作,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提升了溝通協調能力。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青年分論壇、“中國—東盟疫苗之友”合作交流會和四川外國語大學70周年等活動中,我發揮自己制作PPT的特長協助準備演示幻燈片;在參觀科大訊飛北京總部活動中,我充分了解到我國人工智能高速發展以及在疫情防控和危機管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而通過參與中日韓三國東盟中心秘書長的非正式會議、中國東盟中心聯合執行委員會和理事會會議等活動,我更是切身感受到中國—東盟中心作為一站式信息和活動平臺,在促進東亞地區各領域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上發揮的不可替代的橋梁作用。
實習期間,我還利用自己國際關系專業特長,定期收集和整理東盟國家新聞和智庫文章,對中國和東盟國家間交流合作的淵源、歷史與現狀有了更深的了解。疫情期間,中國與東盟同舟共濟,相互給予有力支持。不管是捐贈醫療物資,還是派出援助醫療隊,都充分印證了中國與東盟是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
四個月的零距離接觸讓我深深感受到,外交工作既有拋頭露面的光鮮亮麗,更需甘于幕后的默默付出。總書記說,“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中國—東盟中心所從事的正是這樣一項充滿挑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深耕細植的事業。
四個月的實習生活轉瞬即逝,臨別之際滿是不舍。作為選擇了國際關系專業的一名普通青年,我由衷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有機會參與到祖國的外交事業中,為中國—東盟中心、為中國與東盟的美好明天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