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來自復旦大學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羅佳。2019年5月,經過“自主報名—院校推薦—中心選拔”層層篩選,我幸運地獲得了到中國—東盟中心實習的機會。看到復旦大學官網發出的“2019年中國—東盟中心實習錄用名單”通知那一刻,喜上眉梢的心情至今仍讓我記憶猶新。
關于工作地點
到中國—東盟中心(ASEAN-China Centre,簡稱ACC)報到之前,我搜集了相關資料,了解到中國—東盟中心是政府間國際組織,旨在促進中國和東盟在貿易、投資、教育、文化、旅游和信息媒體等領域的友好交流合作。
懷抱著憧憬,我來到自帶神秘、宏偉光環的中國—東盟中心辦公地點所在地——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43號。中國—東盟中心坐落在北京的使館區,周圍是日本大使館、美國大使館、法國大使館等,通向ACC的路上,每天都能看見身著警服的中國衛兵整齊劃一、列隊巡邏的步伐。
工作一段時間后,我注意到停放在ACC院子里的工作車輛的車牌是一抹亮眼的“高級黑”,ACC屬于外交性質的工作單位,因而車牌都是外交牌照,黑色為底。出于法律人的學科敏感,我第一時間聯想到外交人員需要履行的各種外交職責和享受的外交豁免權,以前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一下子活靈活現還原到實際生活中,感慨“實踐出真知”。
關于工作內容
ACC包括綜合協調部、貿易投資部、教育文化旅游部和新聞公關部四大部門,我被安排在新聞公關部實習。這里開啟了我對中國、東盟、“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認識。
基于ACC自身信息和活動中心的設立性質,新聞公關部在深化中國、東盟信息合作,承辦雙方媒體活動方面承載了ACC的主要大量工作。新聞公關部主任領銜的部內工作業務包括六大板塊,即東盟十國使團到中國交流考察活動(Inbound)、中國東盟媒體合作論壇、中國使團到東盟十國交流考察活動(Outbound)、大使演講系列——東盟各國大使走進中國高校、信息數據化建設、組織東盟十國駐中國、駐京使館人員活動等。
我在新聞公關部實習的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
一是英漢互譯的新聞稿翻譯工作。2019年是中國和東盟十國的媒體交流年,ACC5月中旬剛剛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成功舉辦“2019中國—東盟媒體合作論壇”,論壇的規格之高、范圍之廣蔚為壯觀。到ACC的第一天,我接到翻譯此次論壇新聞稿的任務,原本以為中文譯成英文是a piece of cake,可是拿到需要翻譯的中文樣本時,恍然發現,文中許多國家機關的專有名詞、不同官員級別和職務的等專有名詞,以前從未接觸過;還有一些固定術語的表達方式需要仔細琢磨,才能達到“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幸而老師拿了中英文版本的論壇會議指南給我,上面寫明了各類國家機關和官員級別的英文表述,借助現有材料我順利完成了翻譯工作。
二是會議、活動的新聞采集、整理、匯編工作。實習期間,我通過對中國國內18家中央新聞媒體、報紙和關聯網站的“地毯式”搜索、,對印度尼西亞《獨立人民報》、菲律賓《世界日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等外文網站瀏覽核查,最終整合了以“2019中國—東盟媒體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東盟十國記者團四川、寧夏參訪”為主題的國內中文報道、國內英文報道、外國媒體報道共計68篇、3萬7千余字。隨后,我將這些報道的標題全部提煉出來,分門別類做成論文大綱形式的報道匯總目錄,使相關資訊查詢起來更加快捷。
三是協助完成“大使演講系列”活動日程安排。實習期間,恰逢ACC對接的緬甸駐華大使出訪河南省并在鄭州大學開展講座活動提上日程。在新聞公關部老師的帶領下,我將河南省外事辦、鄭州市外事辦、鄭州大學等機構提供的材料,以及我上網搜集的參訪地點材料全部匯編至出訪參閱材料中,尤其對材料中涉及的官員名字、官員職務、出訪地點進行再三核對,確保無誤,最終形成105頁、4萬5千余字的參訪材料。
四是其他校對新聞稿、寄發感謝信等輔助性工作。ACC的官方網站的新聞發布均是由新聞公關部負責核發的,因而校對新聞稿是部內的日常工作。我也在校對新聞稿的過程中,學會了更多“咬文嚼字”、遣詞造句的技能。除此之外,根據部內老師安排,我整理了“一帶一路”相關文獻,并在此基礎上寫了《中國-—東盟中心與“一帶一路”的交融具象》,作為初步學習成果。
寫在文末
在ACC工作的老師,大部分是從由中國外交部、商務部、文化旅游部、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外調選派過來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很高。在新聞公關部實習期間,我感受到老師們對我濃濃的關照和耐心的指導,特別是深受部內一位年輕老師的感染,。她來自外交部,每天早上提前一個小時到辦公室,開始學習英語,即使是法定公休節假日,她也充分利用起來,整理了一萬字的常用英語口語詞匯分類記憶筆記,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令人崇敬。
實習接近尾聲,離別在即,萬般不舍。在國際組織工作,是我本科時期的夢想,十年過去,有幸能圓夢一次,深感欣喜。感謝中國—東盟中心的所有老師,感謝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