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中心會同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等在2023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期間成功舉辦中國—東盟教育政策圓桌論壇,以“鞏固中國東盟教育合作,助力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為主題,邀請東盟各國、中國教育部門和國際組織代表就高質量推進中國東盟教育合作建言獻策。
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史忠俊大使在論壇上致辭,強調隨著疫情后國際交往逐漸恢復,中國與東盟各領域教育合作熱情高漲,中心主辦本次論壇旨在促進各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政策交流,支持各方更有針對性開展合作。中心愿繼續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鞏固中國東盟教育務實合作,服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持續發展。
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秘書長哈必芭表示,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在各成員國共設有26個區域中心,專注于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語言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合作與發展,期待與中國和東盟各國通過搭建合作網絡、交流互換、人員培訓等項目,推動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的區域合作。
菲律賓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德維拉表示,疫情給菲律賓高等教育發展帶來挑戰,當前高教委致力不斷提升菲高等教育可持續和國際化發展,希望同中國在教育數字化、合作辦學、中文教育、人員培訓等領域加強政策交流與合作。
柬埔寨教育青年體育部國務秘書羅姆尼指出,柬方致力于不斷提升教育供給水平,加強數字技術、中文教學在教育系統中的應用,不斷提升青年領導力,希望同中國和東盟各方加強交流與合作。
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阿茲林達表示,馬來西亞現有在讀國際學生10萬余人,致力于到2025年實現“高等教育全球領先發展”,為此高等教育部積極與各國簽訂合作備忘錄,制訂師生交流、學術研究、產學研用等項目,以確保高等教育全球品牌影響力,期待加強與中國各部門合作。
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胡志平表示,隨著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入,東盟國家民眾學習中文需求旺盛,近年來,語合中心通過標準制訂、中文聯盟線上平臺、“中文+職業技能”項目等,打造集中文工坊、教師教材、考試獎學金、“漢語橋”比賽及來華團為一體的中文教育服務體系,愿一如既往地為東盟國家的中文教育發展提供支持。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長郁云峰表示,協會與東盟各國在職業教育、語言文化、青少年交流、師資培養和標準建設等方面開展了深度合作。如打造中國—東盟職業教育旗艦計劃和聯合會,積極推動魯班工坊建設,舉辦中國國際教育年會,中國—東盟語言文化論壇等,不斷增進與東盟各國在內的教育交流與合作。
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曉哲表示,留服中心通過學歷認證、雙向留學、人才培養、留學生在華精品活動等,不斷提升中國—東盟教育合作水平。預計今年東盟成員國來華留學生將占到世界各國來華新生人數的四分之一,雙方疫后教育交流展現出強勁活力,前景可期。
貴州省教育工會主席王慧向與會各方介紹教育對外開放在貴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表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州舉辦16年以來,成功促成了貴州與東盟等“一帶一路”國家在人才培養、合作科研、人員交流等方面的務實合作,期待繼續通過交流周平臺,擴大交流渠道和合作平臺,促進互學互鑒,合作共贏。
北京市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黃侃表示,希充分利用北京首都教育資源和科研優勢,深化北京與東盟國家在教育合作機制建設、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國際產教融合和數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論壇期間,中國留學服務中心與中國—東盟中心、貴州教育廳簽署合作備忘錄,中國—東盟中心發布“教育合作網絡文件”。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和地區200余名大學校長、代表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