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第十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陽市隆重開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作主旨演講,老撾副總理宋賽·西潘敦、東盟輪值主席國菲律賓教育部部長助理約瑟芬·馬瑞波和克、貴州省委書記、省長孫志剛、泰國在華留學生彭文彬作為東盟方學生代表分別致辭。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主持開幕式。中國政府有關部委、省市領導以及東盟國家教育等部門負責人、駐華使節、有關國際、地區組織和國內外高校、教育機構代表等1300余人參加。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應邀出席。
劉延東副總理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今年是東盟成立50周年。中國始終將東盟作為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雙方關系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成為東盟諸多伙伴關系中最富內涵、最具活力的關系之一,正在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邁進,遠遠超越雙邊范疇,越來越具有地區乃至全球性意義。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十年,成為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臺,成為雙方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堅實橋梁。她就深化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機制建設,夯實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平臺。應發揮好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引領作用,依托中國—東盟中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等現有機制,不斷拓展交流平臺。二是聚焦互聯互通,拓寬雙方教育合作渠道。大力推進“五通”,加強教育政策溝通,助力教育合作渠道暢通,促進中國—東盟語言互通,推動學歷學位認證標準連通,推進中國—東盟民心相通。三是面向廣大青年,加強“一帶一路”人才培養。四是服務雙方戰略對接,加強高校和智庫合作。她宣布,未來三年,中國將向東盟十國提供不少于2萬個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支持東盟優秀學生來華學習。
老撾副總理宋賽、菲律賓教育部部長助理馬瑞波和克、貴州省委書記、省長孫志剛分別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和東盟國家都高度重視發展教育,交流周為雙方深化教育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豐碩成果。雙方正聯合制定《中國—東盟教育合作行動計劃(2017-2020)》,全面規劃未來合作。雙方應以交流周十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在高等教育、職教培訓、創業創新、留學交流、學歷學位互認等領域的合作,為深化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泰國留學生彭文彬分享了學習中文及留學中國的經歷感受,感謝中國政府為他留學深造提供的寶貴機會。他將繼續努力學習,做促進中國—東盟、中泰友好合作的使者,與所有在華留學生一道,在中國和東盟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為促進中國—東盟青年交流、推動中國—東盟關系深入持久發展增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