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1日,第二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制造合作論壇于第13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在南寧舉行。論壇以“共繪合作新藍圖、共筑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由中國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燕、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柬埔寨發展理事會秘書長宋金達、馬來西亞貿工部第二部長黃家泉等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政府部門、國際組織、企業界、媒體代表出席論壇。
彭清華書記表示,中國—東盟產能合作有助于將中國的優勢產能同東盟國家城市化需求對接,優化各方資源配置,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健康增長注入新動力。近年來,廣西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廣西將繼續加強與東盟國家產業精準對接、創新產能合作方式、健全服務保障措施,為推動中國—東盟產能合作做出貢獻。
寧吉喆副主任表示,中國和東盟產能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雙方建立了多邊框架,搭建了雙邊平臺,推動了重大項目,開展了地方合作。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雙方經貿關系進一步深化,為開展產能合作提供了新的機遇。中方將繼續堅持企業主體、政府扶持、市場導向、國際慣例等原則,以落實《中國—東盟產能合作聯合聲明》為指引,進一步深化中國—東盟產能和裝備制造業合作。寧吉喆并提出幾點建議:第一、強化基礎設施合作,筑牢產能合作依托。第二、聚焦工業制造業合作,豐富產能合作內涵。第三、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引領產能合作方向。第四、增強為企業服務的能力,提升產能合作水平。
高燕副部長表示,在當前國際產業分工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加快推進中國—東盟產能合作,有利于銜接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供給和需求,增進雙方優勢互補和包容發展,為各國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和就業機會,為中國與東盟經濟發展注入更加持久的動力。中方愿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框架下,深化與東盟國家的產能合作,推動本地區共同發展、長期繁榮,為本地區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
劉振民副部長表示,中國—東盟產能合作順應雙方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契合亞洲國家發展需求和利益訴求、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亞洲方式,得到了各國的支持和響應。雙方應牢牢把握中國—東盟關系發展大方向,進一步加強政策對接;著力打造亮點工程,優化產業鏈布局;用好中國—東盟博覽會等重要平臺,促進區域合作;加快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推動產能合作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早收碩果。
宋金達秘書長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令東盟各國感到振奮和鼓舞。三年來,這一倡議得以充分落實,中國—東盟合作亮點紛呈。隨著東盟共同體的全面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順利升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談判不斷推進,雙方友好合作面臨新的機遇。各方應抓住機遇,用好政策,互學互鑒,共同譜寫中國—東盟產能合作新篇章。
黃家泉第二部長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融合,區域經濟一體化方興未艾。中國經濟不斷轉型升級,東盟一體化進程全面推進,為雙方合作注入了強勁動力。馬方贊賞中方為地區互聯互通所做的努力,希望雙方以產能合作為契機,著眼長遠,加強共同研發,以更高質量的產品、更先進的技術進入世界市場。
印度尼西亞貿易部出口發展總司總司長阿琳達、巴基斯坦—中國經濟走廊聯委會特使扎法爾·邁赫穆德、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局長小西步、老撾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安菲萬·卡牡斯·恩格西維麗、中國進出口銀行副行長黃良波、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譚星輝等嘉賓分別在論壇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