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由中國—東盟中心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和東盟十國的專家學者、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和東盟各國駐華使館代表、東盟秘書處官員以及來自中國和東盟媒體記者等近100人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主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楊秀萍分別致辭,東盟副秘書長穆赫坦發表主旨演講。
蘇格院長表示,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以來,世界和地區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雙方友好關系經歷了各種考驗并不斷得以加強。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持續深化,戰略伙伴關系不斷發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5年來,雙方相互了解和互信不斷增強,為未來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他強調,鄰居是不能選擇的。作為友好近鄰,中國和東盟應從大局出發,通過溝通和對話解決存在的分歧和問題。他表示,雙方可繼續從經濟、安全、文化三大支柱上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東盟關系不斷向前發展。
楊秀萍秘書長表示,舉辦此次研討會旨在總結過去經驗,探討如何深化未來合作。自1991年建立對話關系25年來,中國和東盟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這不僅推動了11國的發展,造福于雙方人民,也促進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繁榮。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但本地區發展動力仍然強勁。中國和東盟均站在發展的新起點,中國制定了“十三五”規劃,東盟共同體已建成。中國-東盟關系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智庫在中國-東盟關系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期待與會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推動落實雙方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
穆赫坦副秘書長發表了題為“攜手前行”的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的崛起舉世矚目。同時,東盟已經建成共同體并提出2025年愿景,其快速發展廣受關注。東盟十國GDP總量達2.4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中國與東盟在政治、經濟、社會以及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廣泛、深入合作,成果顯著。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發展最快的地區。盡管中國和一些東盟國家存在某些分歧,但雙方要著眼于地區發展大局,從戰略高度看待雙方關系。遠親不如近鄰,中國夢和東盟國家的夢想存在相通之處,雙方應攜手前行,創造共同繁榮。
開幕式后,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年來的經驗和啟示”、“深化中國-東盟深化經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加強文化對話和促進民心相通”三個主題開展了廣泛、深入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舉辦此次研討會恰逢其時,很有意義。
研討會結束后,各國與會專家學者和嘉賓參觀了中國-東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