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5日,《東盟旅游戰略發展規劃(2016-2025)》(以下簡稱《規劃》)第四次工作組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印度尼西亞旅游部長阿里夫•葉海亞出席開幕式并致辭,東盟十國旅游部門代表、東盟秘書處、世界旅游組織、世界旅游旅行業理事會、亞太旅游組織等國際旅游組織和中國—東盟中心、日本—東盟中心、韓國—東盟中心均派代表出席本次會議。
會議期間,東盟秘書處《規劃》起草組首先簡要介紹了《規劃》的起草進展情況。與會人員分別就《規劃》的制訂情況,東盟旅游發展現狀、前景和面臨的主要困難,以及《規劃》框架、戰略發展方向和重要工作領域等聽取相關人員報告,并進行分組討論。
會議認為,東盟旅游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東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為各國旅游部門制定政策、確定工作重點起到了重要的參考和規范作用。根據世界旅游旅行業理事會監測,旅游業在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五個國家已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10%以上。世界旅游組織預測,截至2020年,東盟國家將吸引1.23億人次國際游客,2025年有望增長至1.52億人次,2030年達到1.87億人次。
會議指出,為實現東盟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清晰認識和妥善處理當前面臨的制約因素。經分組討論,會議認為目前東盟旅游業的核心挑戰可以總結為:在東盟國家間建立更加合理的旅游業受益分配機制,創造更加安全的旅游環境、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提升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降低交通成本、在欠發達地區拓展旅游產業鏈覆蓋面和東盟國家聯合打造綜合、環保、知性的旅游目的地等。
為妥善應對上述挑戰,會議確定了《規劃》框架的兩個戰略方向,分別是打造一體化的東盟旅游目的地和確保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參會代表分組討論并最終確認了兩個戰略方向未來十年的十個工作重點,分別是完善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強化東盟國家旅游聯合推廣、深化人力資源培訓、提升旅游投資、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旅行便利化、拓展旅游產業鏈、旅游安全和環境保護。
會議期間,中國—東盟中心代表與會議組織方及與會相關代表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并積極參與相關討論。旅游官員劉小虎向會議介紹了中國-東盟中心在促進東盟國家與中國旅游交往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建議東盟旅游業界推出更多適應中國游客消費習慣和年齡層次的特色旅游產品。本次參會收獲頗豐,為中心進一步了解東盟旅游業現狀及未來規劃,促進中國與東盟旅游合作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