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中國—東盟中心在《中國報道》雜志發表題為《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迎來歷史新機遇》的文章,全文如下:
可持續發展一直是中國—東盟務實合作的重要領域,雙方攜手引領本地區可持續發展進程,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了重要貢獻。去年11月,中國與東盟正式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樹立了雙方關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今年是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起步之年,也是第二個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年,雙方在綠色低碳、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合作不斷走深走實。目前,中國與東盟正加緊制定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動計劃,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合作,推動清潔能源合作和農業綠色發展行動,致力于構建藍色經濟伙伴關系,促進可持續和低碳發展,共建美麗家園。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合作迎來歷史新機遇。
中國和大多數東盟國家同屬發展中國家,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清潔能源等議題上具有共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此同時,亞洲地區也是最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在全球呼吁攜手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協同保護的時代強音下,中國與東盟的可持續發展合作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區域責任。
自2010年10月中國和東盟領導人發表《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聯合聲明》以來,雙方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砥礪前行,不斷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加強政策溝通和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合作取得積極成果。近年來,雙方努力推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東盟共同體愿景2025》《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等戰略,做深做實本地區可持續發展合作。去年11月,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發表聯合聲明,提出雙方應順應新一輪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趨勢,通過“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伙伴關系和生物、循環與綠色經濟發展新模式等區域和國家層面的可持續經濟模式和倡議,探討開展低碳、循環和綠色經濟合作。這為雙方進一步凝聚戰略共識、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東盟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清潔能源種類繁多,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儲備豐富,發展綠色經濟和清潔能源具備天然優勢。另一方面,隨著東盟國家人口不斷增加,經濟快速增長,資源消耗加劇,氣候環境不斷變化,東盟也面臨著平衡經濟發展與應對環境氣候問題的巨大挑戰。“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相關研究報告指出,根據 2021-2025東盟能源合作計劃,東盟國家將在2025年實現能源強度降低32%的整體減排目標,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總量中的比重將從2014的9%提升至23%。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面臨著較大的資金、技術和能源基礎設施缺口。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和風電設備制造及電池、電動汽車生產國。近年來,中國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綠色轉型。2021年,中國的綠色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45.6%、42.1%。中國與東盟國家資源及產業優勢互補、發展經驗可相互借鑒,雙方在綠色低碳、清潔能源等方面合作潛力巨大。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影響,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各國經濟都面臨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在后疫情時代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綠色復蘇發展已成為國際共識。中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東盟各國正在加速落實《東盟全面復蘇框架》,以期實現更有韌性、包容性和可持續的疫后經濟復蘇。未來,中國和東盟將繼續圍繞可持續發展合作主題并以此為重點合作方向,加強疫后復蘇、綠色經濟、清潔能源等領域交流合作,助力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發展,為區域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注入新動力。
中國—東盟中心是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共同成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心將認真落實雙方領導人共識,圍繞可持續發展合作年主題,積極參與支持雙方低碳發展、污水處理、扶貧減貧、海洋合作等系列活動,促進綠色產業對接,架起雙方綠色低碳合作橋梁,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作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