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中國—東盟中心在《中國報道》雜志發表題為《中國—東盟加強公共衛生領域合作》的文章,全文如下:
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已經兩年,疫情反復起伏,病毒頻繁變異,全球抗疫和復產復工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一段時間以來,新一波疫情在一些國家集中暴發、迅速蔓延、外溢效應明顯,在中國和東盟國家也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
做好疫情防控,是關乎人類發展的大事,也是全球治理的緊迫課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與東盟就開展密切合作,中國持續與東盟國家分享疫情信息、診療和防控方案以及抗疫理念,多次舉行專家視頻研討會,實現疫情防控技術精準對接。
2021年6月,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特別外長會在重慶舉行。在會后發布的共同主席聲明中,中國和東盟雙方同意提升公共衛生合作,強化區域和全球醫療物資裝備供應鏈,加強能力建設及信息和政策交流;進一步擴大疫苗合作,加快生產和分配安全、有效、優質和可負擔的疫苗,促進疫苗對所有人公平可及;支持東盟抗疫基金和《東盟全面復蘇框架》,促進全面、平衡、可持續復蘇,增強疫后經濟社會發展韌性。
在2021年11月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再向東盟國家提供新冠疫苗無償援助;再向東盟抗疫基金追加資金,加大疫苗聯合生產和技術轉讓;幫助東盟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等多項合作建議。東盟方感謝中方率先為東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促進疫后經濟復蘇提供有力支持、愿同中方深化各領域合作,進一步提升雙方關系,促進地區發展繁榮。
根據中國外交部發布的《中國—東盟合作事實與數據:1991—2021》,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積極向東盟國家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資。截至2021年12月,已向東盟國家提供近6億劑疫苗。中國還搭建了“疫苗之友”合作平臺,加強與東盟國家疫苗信息分享和研發、生產、使用合作。
面對百年來最嚴重的全球傳染病大流行,作為中國和東盟成員國共同成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國—東盟中心致力于推進中國—東盟公共衛生領域合作,架起雙方疫苗合作橋梁,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守護人民群眾健康。在2020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東盟疫苗之友”合作交流會的基礎上,2021年3月和7月,中國—東盟中心在北京分別舉辦了第二屆和第三屆“中國—東盟疫苗之友”合作交流會。中國外交部、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主管官員,中國國藥集團、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康希諾生物制藥股份公司相關負責人及有關專家學者與會,東盟各國駐華使館派代表出席。雙方就疫苗研發、生產、采購以及恢復人員、經貿往來、疫苗相互認證等東盟國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中方表達了進一步探討合作的積極意愿,希望能夠推動快速有效遏制本地區疫情。東盟方表示,在疫情形勢下,疫苗合作對于東盟國家意義重大,東盟國家愿同中方加強相關領域合作,共同推動本地區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加快經濟復蘇。
2021年5月,由中國—東盟中心、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和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中國—東盟公共衛生合作交流會在徐州市成功舉行。來自中國和東盟所有成員國等2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徐州市政府、東亞地區公共衛生專家、高校學者、產業界代表等線上線下共150余人參會。交流會圍繞中國—東盟公共衛生、疫苗和防疫合作的回顧與展望、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信息通訊和醫藥技術在促進東亞公共衛生可持續發展方面可發揮的作用三大議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會各界代表就加強公共衛生安全治理、推動疫苗統一認證、研發健康衛生應用軟件、攜手構建地區疾病防控體系等提出切實建議,共同探索加強中國與東盟在公共衛生領域合作的新路徑。
2021年10月,中國—東盟中心、北京大學和泰國瑪希隆大學共同主辦的“2021年中國—東盟醫學健康共同體發展會議”暨“中國—東盟高校醫學聯盟年會”舉行,來自中國—東盟高校醫學聯盟的21所中方院校和22所東盟方院校領導和師生通過線上方式參加會議。會議聚焦新冠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回顧中國與東盟國家如何共同應對疫情,探討進一步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參會各方一致認為,衛生合作是中國和東盟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方面。本次會議為促進雙方交流合作,攜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良好平臺。下一步雙方將加強抗疫協作,深化衛生人才培養,提升創新能力,密切醫學聯合研究與實踐。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國家協力合作,相互援助抗疫物資,密切分享信息資訊,雙方社會經濟情況較上年都有了很大提升。未來,中國與東盟國家將繼續發揮現有機制作用,落實雙方領導人共識,提升衛生領域能力建設,加強病毒溯源、疫苗和藥物研發方面的科技創新合作,促進國際協作,為促進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行穩致遠作出不懈努力,共同推動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