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中國—東盟中心在《中國報道》雜志發表題為《RCEP將助推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的文章,全文如下:
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11年來,雙邊經貿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2020年,雙方合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逆勢增長。全年雙邊貿易額達6846億美元,增長6.7%;雙向投資216億美元,增長24.4%。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內已取消7000種產品關稅,90%以上商品實現零關稅,雙方已形成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以及重要外資來源地的良好格局。
基礎設施合作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亮點之一,一批交通、電力、通信等項目已建成或正在加緊建設之中。按照《落實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以及《中國—東盟關于“一帶一路”倡議同〈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中國和東盟還將依托陸海新通道建設,進一步加強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
值得關注的是,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沖擊,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世界經濟遭受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在這種背景下,2020年底《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這對推動區域合作無疑是一針“強心劑”,必將在東亞及亞太區域內激發更多內生動力,促進區域長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中國—東盟合作奠定更強、更廣、更深的基礎。
RCEP是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2019年,15個成員國總人口22.7億,GDP 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5.2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的30%。由東盟主導的RCEP,其總體開放水平顯著高于各“10+1”自貿協定。它拓展了原有“10+1”自貿協定的規則涵蓋領域,納入了高水平的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現代化議題,并在中小企業、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作出加強合作等規定。同時,還給予最不發達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通過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滿足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實際需求,最大限度兼顧各方訴求。RCEP的簽署,對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提振經濟增長信心和提升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融合,都將發揮重要積極作用。
RCEP建成后,中國與東盟企業可按照資源最優配置的原則,在15個成員區域內靈活進行原材料采購、生產和銷售,不僅有利于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同時也將推動形成更加緊密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此外,為適應區域貿易投資增長帶來的締約國之間人員往來日益增加的需要,協定規定的自然人跨境移動的便利化措施和服務投資市場的擴大開放,將為中國與東盟深化人文合作、增進溝通理解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當今世界諸多問題,歸根結底源于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RCEP各成員國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差異巨大。而RCEP以促進共同發展為目標,為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東盟欠發達成員提供特殊優惠待遇,幫助其提高能力以適應更高水平的自貿協定開放要求,同時為其利用自貿協定從中受惠提供支持,對中小企業也制定了廣泛的合作領域,促進其從RCEP中獲益。RCEP建成后,中國可在RCEP框架下對于東盟欠發達成員,積極開展能力建設以及經濟技術合作,同時幫助東盟部分國家向數字經濟轉型,跨越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發展鴻溝,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中國和東盟國家產業互補性強,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貿易等領域有著巨大合作潛力。未來東盟在中國對外經貿格局中的分量會越來越重,東盟國家也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及廣闊市場所蘊含的商機。相信RCEP的簽署,將為中國與東盟企業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更好的投資環境、更高的投資回報,助推雙邊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