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新加坡10月13日電(記者馬玉潔 包雪琳)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13日在新加坡出席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雙方重點探討了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的推進事宜,并一致同意早日啟動該項目的實質性建設。
????此次聯委會討論的一個重要議題是“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業”,這表明在前兩次成功合作之后,兩國政府將第三個項目的著力點放在了新領域。雙方認為,即將在中國西部開展的戰略性合作項目將輻射中國西部地區,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目前,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的選址主要在重慶、成都和西安三個城市之間展開。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其生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說,重慶和成都的基礎及商業設施建設已相當完善,兩者都可能成為最終選址。他認為,進軍重慶或成都的商家應專注于物流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陳抗教授認為,除互聯互通、物流等領域,中新也可在社會治理和城鄉綜合治理等方面展開合作。
????從上世紀90年代的政府間合作項目蘇州工業園,到兩國為應對氣候變化等新課題而合作建設的天津生態城,再到如今配合中國西部大開發的第三個政府間項目,中新兩國一直致力于開拓合作新模式,引領雙邊合作潮流。
????張高麗此行還與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共同主持了蘇州工業園區聯合協調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和天津生態城聯合協調理事會第八次會議,雙方將在蘇州工業園區探索建立面向新加坡、輻射東盟乃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境外投資服務示范平臺,并將天津生態城建成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
????新加坡憑借其毗鄰馬六甲海峽、扼守東西方貿易“咽喉要道”的得天獨厚地理位置,建國后短短數十年間便成為全球金融、物流及貿易樞紐,并在中國和東盟之間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中新兩國經貿往來始終走在東盟前列。2008年簽署的中新自貿協定是中國與亞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定,為2010年正式建成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隨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貿易往來大幅增加,中國與新加坡以及東盟都在探討現有自貿體系的升級版。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達480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3%。據中國海關統計,2014年中新雙邊貿易額為797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新加坡是中國在東盟的重要貿易伙伴,中新貿易在中國與東盟貿易中發揮著引領作用。
????中新合作為何能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范本?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總裁許振義指出,原因之一是兩國文化同根同源,新加坡人口中70%為華人,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的政策和立場。
????中新兩國在經濟和產業領域的互補特性也推動著雙邊關系走在區域前列。中新兩國1990年正式建交時,中國改革開放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此后,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不斷推動國內工業化和城鎮化,遵循開放市場的新加坡成為中國借鑒的對象。
????許振義說,新加坡為中國投資者和企業提供了資金、技術、專業知識及與國際市場對接的平臺,而中國則為新加坡提供了眾多投資機會,兩國間的“完美結合”帶動了雙邊關系和合作的飛速發展。
????長期以來,新加坡扮演著中國企業進軍海外的橋梁作用。新加坡穩定的政治局勢、健全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都是中國企業選擇將獅城作為海外拓展的落腳點或區域總部的原因。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14年參加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時介紹說,有5000多家中國企業在新加坡開展經營活動。
????除了文化上的同源性和經濟上的互補性,兩國政府和企業對形勢的敏銳洞察也促使中新合作成為區域合作典范。
????伴隨中國對外貿易增長和金融市場不斷開放,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新加坡政府是最早嗅到市場動向并開展相關業務的國家之一。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2009年正式啟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2013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指定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為新加坡人民幣清算行。僅僅一年之后,新加坡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中心。
????過去25年間,中新一直以“先行者”姿態帶動地區合作。如今,中國經濟轉型推動中新合作從硬件擴展到軟件,從貿易擴展到環保、教育、科學技術等各領域。隨著中新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不斷推進,中新將再次開辟新的合作領域,開創區域雙邊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