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經濟整體復蘇緩慢及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給東盟內外向型經濟體經濟增長帶來了較大的下行壓力??傮w上,域內各國經濟在壓力下表現平穩,依然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受國際市場需求波動和國內經濟轉型的雙重影響,新加坡依然維持全年2.9%的經濟增速,高于預期。作為東盟主要的石油出口國,馬來西亞通過調整出口產品收益貢獻比重,盡可能減少因國際油價重挫給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最終交出了全年經濟增速維持在6%的成績單,這也是其自2011年以來的最快增長水平。菲律賓則受益于制造業、建筑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通信等行業的良好表現,取得了6%的增長率。在出口行業的強勢帶動下,越南2014年全年經濟增速保持在5.98%的增長水平,高于預估。印尼雖未達到國家收支預算修正案中5.5%的預估值,但仍然維持了5.1%的經濟增長率。
總體上,2014年,東盟經濟整體上仍然保持了中速增長,明顯好于世界其他地區。對于今年的增長預期,國際金融機構和東盟各國均認為,2015年東盟各國經濟增長率將高于2014年。權威機構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印尼的經濟增長率預計約為5.8%至6%、新加坡為2%至4%、馬來西亞為4.5%至5.5%、菲律賓為7%至8%、越南為6.2%、泰國為3.5%至4%。
在全球經濟環境增長緩慢、需求萎縮的背景下,東盟內各外向型經濟體依然能夠保持中速、穩定的經濟增長,并被世界看好,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自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面啟動以來,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額逐年擴大,區位優勢愈加明顯,雙方經貿的互補性為彼此帶來了巨大的合作空間。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發布的《2014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第四季度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額再創歷史新高,全年貿易額約為4804億美元,較2013年增長8.3%。其中,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額最多的3個國家分別為: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中國和越南雙邊貿易額在2014年增速達27.7%,越南上升為中國在東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緬甸、越南、菲律賓分別位列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中貿易增速最快的3個國家。投資方面,僅2014年前9個月,中國對東盟國家投資總額已達35.64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3%。新加坡、印尼、老撾、柬埔寨和越南位列中國對東盟國家的投資金額前五名,而中國對其投資增速最快的國家分別為文萊、菲律賓、印尼、越南、柬埔寨。工程承包方面,同樣為2014年前9個月,中國在東盟國家承包工程實際完成額為139.57億美元,同比增長6.97%,占中國在亞洲地區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的33.16%,占中國總體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的15.12%。
當前,中國提出的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了東盟各國的支持和響應,而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作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內容和舉措,必將進一步提高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為中國和東盟雙方經貿合作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紅利也將惠及雙方各國人民。(經濟日報駐新加坡記者 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