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育外貿新航線,打造“海上絲路港口群”,中國環北部灣海關正積極創新監管。記者18日從中國海關總署獲悉,自口岸部門與港口企業深化合作以來,今年前2月,環北部灣海口、湛江、南寧三地海關關區對東盟進出口增長(同比,下同)41.5%。
海口、湛江、南寧三地位處北部灣地區,是中國面向東盟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去年12月,三地海關聯合口岸部門和港口企業簽署《環北部灣口岸部門及港口企業深化合作備忘錄》,以促進新航線為切入點,探索合作經驗,創新海關監管機制,打破行政區域的藩籬,支持環北部灣港口企業互聯互通。
據統計,自備忘錄簽署以來,今年1-2月,上述三關區共計對“海絲”沿線國家進出口561.1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5%,占同期三關區進出口總值的61%。其中,對東盟進出口369.7億元,增長41.5%。
今年以來,官方加快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步伐。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合作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
18日,海口海關、湛江海關、南寧海關,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國投裕廊洋浦港口有限公司、湛江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等七方在海口召開了深化合作2015年協調會議。
接下來,三地海關將在《合作備忘錄》的基礎上,共同探索推動環北部灣港口建立集裝箱駁船“新”航線等4種創新海關監管新模式,還將建立七方協調工作機制,協調、解決《合作備忘錄》落實中遇到的問題,檢查評估合作成效,推動合作備忘錄合作事項落實到位。
據初步估算,三地七方聯動后,一艘可裝載300個20尺集裝箱的進出口船舶,航行“香港-湛江-海口-北部灣-香港”航線,一次掛港可實現有裝有卸,每航次可節省航運時間約30小時,縮短船線距離約100海里,整船出口集裝箱可節約運輸成本近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