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2月28日電(記者劉偉 程群)“每到吃晚飯前,全家都會一起收看譯制的中國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很有趣,劇中的情景和越南非常相似,翻譯得也非常棒。”越南人阮氏水說。
????阮氏水所說的這部中國譯制劇,就是越南語版的《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去年11月,越南語版《老馬家的幸福往事》在越南國家數字電視臺正式播出,每天播出1集。根據播出計劃,這部譯制劇將在其家庭生活頻道、影視戲劇頻道和胡志明電視臺相繼播出,覆蓋范圍遍及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區。
????譯制劇制作方介紹,《老馬家的幸福往事》是國內首部以越南語為目標語言的國產劇譯制劇,也是國內第一部嘗試由中方主導翻譯、主導制作,越方專家、著名演員、普通民眾廣泛參與的越南語譯制劇。整個譯制工作周期為5個月,譯制錄音工作全部在南寧完成。
????不僅是《老馬家的幸福往事》,近年來,中國一些電視節目,如《我是歌手》《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甄嬛傳》等在東盟國家播放時,都引起收視熱潮。與此同時,一些東盟國家優秀的影視作品也被引入中國。
????“影視劇作為視覺文化產品,具有很好的跨國流動性和廣泛的民眾基礎,能夠拉近不同國家人民的情感,近年來已成為中國與東盟人文交流的重要載體。”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長呂余生說。
????影視文化交流只是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漸入佳境的一個縮影。2005年8月,中國與東盟簽署了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雙方文化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此后,雙方通過部長級會議、論壇研討、人員交流、舉辦藝術節和展覽等形式,開展了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合作,有力增進了中國和東盟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尊重和欣賞,為中國—東盟關系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和東盟山水相連、文化交融。20多年來,中國和東盟各國從全面對話伙伴、睦鄰互信伙伴變成擁有廣泛共同利益的戰略伙伴,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呂余生認為,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和東盟的前途命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為中國與東盟關系發展發揮積極而獨特的作用。
????2009年10月,“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作為深化中國與東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倡議被提出。按照預期,到2020年,東盟來華留學生和中國到東盟的留學生都將達到10萬人規模。
????作為中國對接東盟前沿和窗口的廣西,近年來與東盟文化交流合作更加緊密。雙方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斷加強,使得東盟小語種開始變得“炙手可熱”。1964年開始設立東南亞語種專業的廣西民族大學,如今語言類專業已包含東盟10國的所有官方語言。
????2014年11月,廣西人民廣播電臺與老撾國家電視臺正式簽約合辦《中國劇場》。老撾國家電視臺臺長本昭·吉皮說,與中國地方臺的合作,對于深化兩國文化交流很有幫助。老撾目前節目不是很豐富,中國的電視劇一定會在老撾受到歡迎。
????剛過去的2014年正逢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過去的1年中,中國與東盟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結出累累碩果。首個海外中國文化之家落戶柬埔寨、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團在東盟國家巡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大大促進了雙方文化的交流。
????“各國共同參與的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更是將雙方人文、教育等各方面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向深化。”馬來西亞人黃建華說,文化之間的相互認知與交流是增信釋疑和加強合作的重要基礎,也是中國—東盟走向區域文化繁榮、經濟發展、和平穩定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