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oot id="yyyom"></tfoot>
<ul id="yyyom"><sup id="yyyom"></sup></ul>

首頁 > 新聞發布 > 正文

東盟:友好鄰邦 絲路相連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15-02-16 09:01
郵 箱

  圖①:印尼客家博物館外景。記者 莊雪雅攝

  圖②:馬六甲繁華的市中心豎立著一艘巨大的鄭和寶船模型。記者 于景浩攝

圖③:泰國孔子學院慶祝成立十周年活動暨海上絲路研討會開幕式。記者 楊謳攝

圖④:泰國曼谷耀華力路(唐人街)慶祝春節進行舞獅表演。記者 于景浩攝

圖⑤:泰國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中國剪紙。記者 楊謳攝

  東盟

  在東南亞國家的博物館中,大部分和中國有關的文物和遺跡,無論是絲綢、瓷器或是商船,都與海上貿易、友好往來相關;而博物館中陳列的多數和西方有關的文物卻是同戰爭、殖民和侵略聯系在一起,要么是長槍、大炮,要么就是戰船。東南亞不少國家都有過春節的習俗,特別是在華人聚集的地方,春節更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

  在西方著名航海家麥哲倫、哥倫布出世之前,15世紀初,鄭和奉明朝皇帝朱棣之命,率領200多艘帆船、2.7萬多人的龐大商船隊七下西洋,掀開了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親善、睦鄰的多彩一頁。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文萊……大部分東南亞國家至今保留著這段歷史的記憶。這些歷史記憶與時代特征交相輝映,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倡議的推動下,煥發出新的活力,歌唱出新的旋律。

  航海故事精彩溫馨

  在馬來西亞國立博物館,一件件中國宋元明清時代的精美瓷器,讓前來參觀的游客流連忘返。這些曾經沉入海底的精美瓷器,講述著一個個精彩的航海故事,同時也成為中國和東南亞各國貿易往來、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馬六甲鄭和文化館館長、國際鄭和學會會長陳達生對本報記者說,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在馬來西亞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跡。根據《明史》《瀛涯勝覽》《西洋番國志》等史料記載,明王朝通過鄭和的龐大船隊,同當時的滿剌加,也就是馬六甲王朝建立了緊密的外交關系。馬六甲當地至今流傳著很多與鄭和船隊有關的傳說,其中一個是關于明朝漢麗寶公主嫁給馬六甲王子的美麗傳說。在馬六甲城外有一座山,當地馬來人稱它為“中國山”,當地華人則稱其為“三寶山”,相傳這座山的得名就來源于漢麗寶公主下嫁的對外隊伍曾經駐扎在這座山上。如今,在“三寶山”腳下仍遺留一座“漢麗寶井”,它的建造和形制與當時明朝的鑿井技術別無二致。盡管漢麗寶公主的故事在《明史》正史中并無記載,但華人在明代大規模遷居馬六甲卻是史實,他們不僅給當地帶來了更為先進的農業技術,也影響了當地的文化,為馬來西亞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跡。

  今天,鄭和文化館所在的馬六甲河畔就是當年鄭和船隊設立的官廠遺址。鄭和帶來的龐大船隊和人員部分留在了馬六甲生活,并同當地馬來貴族通婚,他們的后代形成了馬來西亞獨有的一個族群——峇峇娘惹,而峇峇娘惹文化也成為馬來西亞獨有的一種文化。峇峇娘惹在保留華人文化的同時,大量吸收了當地馬來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位于馬六甲市內的中西合璧的巨大庭院式建筑——峇峇娘惹文化博物館,華人文化、馬來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相互交融。

  記者觀察到,在馬來西亞國立博物館中,大部分和中國有關的文物和遺跡,無論是絲綢、瓷器或是商船,都與海上貿易、友好往來相關;相比之下,博物館中陳列的多數和西方有關的文物卻是同戰爭、殖民和侵略聯系在一起,要么是長槍、大炮,要么就是戰船。馬來西亞國立博物館用大量聲光電等展覽方式,再現了西方殖民主義者是如何侵略馬六甲的歷史片段。馬來西亞中國總商會副會長劉俊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從歷史上看,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同亞洲各國友好交往、和平貿易的通道,這同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進行的侵略行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今天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印證了中國一直以來和平崛起的承諾,中國就是要復興這條歷史上的著名貿易線路,把中國同東南亞各國的友好交往和經濟合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文化相近習俗相通

  友好交往的悠久歷史,使東南亞成為華人聚居最多的地區,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節日,如春節、中秋節、清明節等都在這一地區保留了下來,并逐漸成為所在國普遍接受的習俗。

  在泰國,人們把中秋節叫做“祈月節”。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各家各戶用甘蔗扎成拱門,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圍坐桌前,桌上擺滿各種美食,還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和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互相祝福,望月祈禱。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中秋節寄托了華人對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與歷史記憶。吃月餅、賞月、提燈籠游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舉行提燈籠游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游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端午節算是在東南亞華人保留至今的中國傳統習俗里比較重要的節日了。在中國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華僑華人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慶祝端午節的到來,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雖然并不是每個華人都清楚地知道端午節是在哪一天,但是在泰國唐人街的超市里都有粽子出售。泰國的粽子既有個兒大的,也有小巧玲瓏串成一串兒的,粽子的餡兒主要是糯米加肉的,跟中國南方的粽子有些相似。

  東南亞不少國家都有過春節的習俗,特別是在華人聚集的地方,春節更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緬甸華僑華人過春節的習俗保存得很好,包括貼春聯、舞獅、舞龍等。除夕當晚,各家各戶都會舉行祭祖儀式,然后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團圓飯一般吃的都是家鄉菜。年初一,大家都穿上新衣服,親戚朋友互相拜年時,習慣拱手合十,互致“吉祥如意”。

  客家文化開枝散葉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東區的縮影公園內,一座中式客家土樓在充滿當地風情的建筑中顯得別具一格,這就是中國海外第一家反映當地客家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鵝黃色的小樓共3層高,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以生動翔實的圖文敘述客家人在印尼的發展史,介紹印尼客家英才,還陳列包括客家樂器、農耕用具、龍屋泥塑模型、傳統廳堂及新娘房陳設等數百件民俗展品。

  印尼這片蕉風椰雨的土地見證著客家人的奮斗史。早在13世紀,10余位青年成為歷史記載中第一批遷移到印尼群島的客家先民。明清以來,客家人大規模“下南洋”謀生,并在當地開枝散葉,目前印尼客家人約有800萬,大概占印尼華人總數的40%、印尼總人口的3%—4%,散居在全國各地。

  “在勿里洞,有許多客家人開設的礦場;在棉蘭,客家人參與城市建設;在雅加達,大市場幾乎一整條街都是客家人開設的商店。”籌建博物館的印尼客屬聯誼總會主席葉聯禮語氣充滿自豪,“我們做生意吃得起苦,以誠待人,所以今天的客家人在紡織、礦業、地產、金融等各個領域都有很大成就”。

  懷著慎終追遠、崇文重教的使命感,印尼客家人克服重重困難,籌集資金建設博物館,從規劃籌建到落成開館歷時僅兩年半時間。葉聯禮說:“客家先賢漂洋過海來到南洋群島,當過工人、農民、小商販,創業也是白手起家,幾百年里遭受的滄桑苦難多得數不清。我們想讓年輕一代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辛勤打拼才有成功的一天。”

  漢語學習不斷升溫

  2014年12月1日,在泰國東北重鎮的孔敬大學舉行了隆重的孔子學院新大樓揭幕儀式,泰國公主詩琳通親手按下按鈕為新樓揭幕,并為孔子學院新樓題寫院名。中方院長王貴彬告訴本報記者,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是泰國首家揭牌的孔子學院,新大樓是孔敬大學專門投資5800萬泰銖(約合1100萬人民幣)為孔子學院新建的,融中泰建筑設計風格為一體,教學辦公面積3100平方米。不僅如此,孔敬大學還將孔子學院列為等同于各學院的正式建制內,學生可以在孔子學院選修學分。目前在孔院本部及各教學點注冊學習漢語的人數有6900多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1歲,最小的7歲。

  陳繼舟是孔敬大學藥學院院長,在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已3年。他說:“我幾次到中國,發現中國的一些城市和文化的發展模式很值得學習和研究。中國在世界上扮演著促進世界友好和平的角色。所有這些,促使我研究中文并愛上了中國文化。”

  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是泰國漢語學習熱的一個縮影。10年來,在中泰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泰合作成立了12所孔子學院和11家孔子課堂。孔子學院從語言教學入手,用文化交流增進互信和友誼,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受到了泰國上至王室、政府人員下至平民百姓各階層的廣泛歡迎。

  卡里姆作品引轟動

  “中國與文萊有著長達千年的悠久、深厚交往史,讓更多年輕人知道這段歷史,將會為深化兩國友誼打下深厚基礎。”卡里姆博士對記者說。卡里姆是《追溯文萊—中國史》一書的作者,兩年前與書同名的紀錄片在文萊電視臺播放,在當地引起了轟動。他說:“很多文萊人,尤其是年輕人對于我們兩個國家在歷史上曾經有如此親密的關系感到驚訝。這種驚訝和好奇會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兩國交往歷史的興趣。”

  《追溯文萊—中國史》講述了文萊與中國之間貿易、經濟、文化交流的豐富歷史,以及文萊在哥打巴托(意為石頭城)等諸多考古遺址發掘的文物。卡里姆說,哥打巴托是文萊的古代首都,是同中國交往的淵源所在。1408年,勃泥蘇丹——馬吉·阿桑,明史稱麻那惹加那就是從哥打巴托出發訪問中國。蘇丹在中國染疾病逝,被明朝永樂皇帝以王禮厚葬在南京,命入籍的南洋人為其守墓,這段歷史佳話至今仍被文萊人廣為傳頌。

  哥打巴托見證了中文兩國的歷史友誼,這座用石頭建造的堡壘事實上是在中國的幫助下修建的。哥打巴托遺址內中國風格的礎石,以及蘇丹墓石碑上的中式花紋,在同時代中國福建泉州的建筑和墓葬中也十分常見,這足以說明這座城市同中國之間的密切聯系。此外,在哥打巴托城墻遺址公園,出土了大量來自中國的瓷器碎片以及銅錢、金飾等,證明了當時中文兩國之間密切的貿易往來。

  “十多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抵達文萊帶來的是商船和財富,而不是槍炮和戰爭。這一點和西方殖民主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卡里姆說。

  (駐泰國記者施曉慧、于景浩、楊謳,駐印度尼西亞記者莊雪雅報道)

責任編輯:徐蕊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97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日韩精品中文乱码在线观看|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天干天天天按摩|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天天综合亚洲色在线精品| 亚洲精品91在线|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日韩电影无码A不卡|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高清在线不卡| 日韩黄色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一 |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日韩区特黄大片 视频|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aⅴ中文字幕蜜桃|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