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2月11日電(記者 劉姝君)11日,在福建泉州舉辦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上,來自東盟各國的專家和企業代表暢談“一帶一路”建設對東盟各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中國與東盟的深入合作出謀劃策。
中國與東盟各國唇齒相依,自古以來在貿易往來、文化交流、人員溝通方面聯系密切。來自東盟秘書處的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預計未來中國同東盟國家貿易總額將超過3500億美元,相當于東盟貿易額的14%。
印尼科學院區域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艾哈邁德·海爾米·法烏迪認為,要建立中國同東盟互利共贏的貿易關系,關鍵還是理解每個國家的區域布局和國家議題關系,東南亞國家需要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建立平等互利的貿易關系,同時也需要加強民間的交流以增進東盟國家和中國的文化理解。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與東盟深化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符合各方利益。”法烏迪說,除了政府的財政預算,印尼國內正積極鼓勵國內外私營企業資本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從而提高產業競爭力。
緬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所秘書長欽貌林介紹,當前,緬甸國內正抓緊進行各行各業的改革,從封閉的計劃經濟向開放的市場經濟過渡,鼓勵發展國際貿易,積極吸引外資投入,在沿海地區建設“土瓦經濟特區”“迪洛瓦經濟特區”以及“皎漂經濟特區”,積極加強與東盟以及南亞、中亞,特別是中國的聯系與交流,“這些改革舉措都有助于緬甸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構想完美結合”。
剛剛過去的2014年是中國與馬來西亞建交40周年,中馬雙方貿易額已突破1000億美元。馬來西亞中華文化藝術協會署理事長劉乃好建議,中國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產業創新能力,打造更多的中國自有品牌,積極擴大中馬兩國在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特別是通信、生物醫藥、汽車、清真產品等方面的貿易比重,優化貿易結構。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戰略的啟動,將使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擔當起更重要的角色,也將有利于在亞太區域開創互利共贏的新局面。”劉乃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