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第二屆南博會現場。記者 孫懿攝
6月6日—10日,第二屆南博會如期在春城舉行。有了首屆成功舉辦經驗,第二屆南博會被賦予入軌定型的重任。更重要的是,這屆南博恰逢云南全面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構想之時。“一帶一路”將點亮怎樣的一屆南博會?帶著如是期待,記者走訪南博會。
“把南博會辦成中國與南亞擴大合作的多邊外交、貿易合作和投資促進平臺,辦成深化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交流的平臺,為國家對外開放和云南‘三個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為中國—南亞博覽會提出這樣的定位和發展目標。
創新辦展
服貿、主題國成新亮點
走進第二屆南博會,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新”字。“新”主要體現在有別于首屆南博會的辦展方式和場館設置的創新上。
今年首次設立服務貿易館是本屆南博會的一大亮點。來到占地面積約5600平方米的服貿館,記者看到這里有來自中國、泰國、老撾、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機構、組織的服務貿易資源展示,內容涉及通信、金融、旅游、新聞出版、教育、投資合作、電子商務、物流等領域。
服貿館的設置受到了參展商的普遍歡迎。參展商新加坡勝安航空公司的徐謹徑告訴記者:“服務貿易館給各個國家設置自己的展臺和主題,這樣就可以向更多的人宣傳自己國家的文化,我們就可以告訴大家怎么更方便、更安全地到達新加坡,享受新加坡。”
服務貿易的強勢加入,改變了單純貨物交易的傳統展會模式。云南省副省長、第二屆南博會執行委員會主任高樹勛表示,這樣的創新初步呈現出南博會由“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由“進出口貿易”向“走出去投資”、由“線下”交易向“線上”交易(即電子商務)“三個延伸”的趨勢。
另外,同樣是首次設立的主題國展館也同樣抓人眼球。走進本屆南博會的主題國——尼泊爾主題國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尼泊爾博卡拉景區、奇特旺國家公園和巴德崗街區的巨幅風景圖,館內色彩繽紛的的唐卡、琳瑯滿目的木雕、精致的羊絨披肩等展品引得眾多參觀者紛紛駐足圍觀、詢問。
尼中經貿協會的蘇曼用漢語告訴記者,尼泊爾商人很看好云南市場,認為這里的會展規范、專業,相信尼泊爾商品一定能在這里火起來。
作為本屆南博會的主題國,尼泊爾共派出30多位政府團成員,另有80多家企業組成龐大參展隊伍。在開館儀式上,尼泊爾總理柯伊拉臘表示,尼泊爾非常感謝南博會為整個南亞地區帶來的商機。云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任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設立南亞國家主題館,每一屆請一個南亞國家來做主題國是南博會的一大特點,體現了中國和南亞國家共同合作來舉辦博覽會的理念。”
互聯互通
專家學者頭腦風暴
“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題中應有之意,成為了本屆南博會重要活動——中國—南亞智庫論壇的核心議題。在為期兩天的論壇活動中,150多名來自中國、南亞以及東南亞等相關國家和地區,在決策咨詢領域具有較大影響的著名研究機構、高校資深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展開了“頭腦風暴”,圍繞“絲綢之路與周邊國家”和“新絲綢之路與經濟走廊”等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南亞國家擁有同樣的命運和未來,我們可以從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學到很多。” 巴基斯坦—中國研究所執行所長穆斯塔法·海德爾·薩義德說。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劉稚表示:“‘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并不是兩個孤立的概念,‘一帶一路’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支撐,‘命運共同體’是“一帶一路”的宗旨和目標。”
思想的碰撞迸發出的是合作的火花。許多學者認為,中國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的構想符合國際合作發展的潮流,值得大力推進。還有的學者認為,當前是推進互聯互通的絕好機遇,各方要共同努力,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為重點,加快互聯互通建設,再創南方絲綢之路新輝煌。
談及云南如何加強互聯互通、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時,云南省委宣傳部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趙金表示,在當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背景下,云南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不斷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努力把云南打造成為新南方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為中國與印度洋沿岸國家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搭建橋梁,提供優質服務。
“這次中國—南亞智庫論壇主題鮮明且集中,對促進中國與南亞及其他國家的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會代表對中國和南亞國家互聯互通、人文交流、經貿合作的問題提出了很多獨到的見解。” 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張瑞才認為。
東盟來風
行業合作打造升級版
雖然題為“中國—南亞博覽會”,但南博會上并不只有從南亞國家吹來的合作之風。
作為本屆南博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第五屆中國—東盟行業合作會議也在昆明舉行,旨在打造中國和東盟間的“升級版”行業合作,來自中國和東盟的相關行業商(協)會代表就物流、建材、紅木和家具、食品等行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目前,中國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東盟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是中國在國外投資的第一大市場。參會代表普遍認為,雙方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是保持區域經濟增長活力的現實選擇,而“一帶一路”的倡議更將有利于沿線國家港口建設、貨物運輸、經濟貿易等領域的互利合作。“中國和東盟國家工商界將積極推動海上絲綢之路中的產業合作、行業對接,促進雙方行業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獲得新發展。”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在接受采訪時說。
同時,與會者也紛紛就如何深化行業合作提出了建議,如中國和東盟國家政府應重視行業合作在雙方經貿合作、GMS次區域經濟合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建設中的作用,建立雙方行業合作機制,促進雙方行業協會、企業間交流的常態化等。
會上的另一項合作成果,是成立了中國—東盟商務協會。協會主席、東盟秘書處前任副秘書長納丹介紹說,中國—東盟商務協會在中國和東盟國家擁有大量商務資源和豐富的網絡,是促進雙方企業、行業商(協)會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將促進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工商、經濟關系進一步發展。
“中國—東盟商務協會的會員將享有優先參與部長或其他高級別官員會議、成員國領導人對話會議,參與中國—東盟高級別商務考察,建立合作伙伴和開拓新市場的機會。”納丹告訴記者。
作為本屆會議的東道主、中國—東盟行業的對接城市,昆明恰似一條聯結雙方合作的紐帶。昆明市副市長阮鳳斌在會上表示,昆明正積極打造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化門戶和橋頭堡城市,并努力建設成中國同東盟合作的通道樞紐、合作平臺、貿易基地和交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