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日夜繁忙,不眠不休,船來船往,印證著“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為重要”的貿易法則。
把守著“世界咽喉”馬六甲海峽,新加坡天然就是世界石油貿易重鎮,全球95%以上的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都在獅城西邊的裕廊島設有工廠,而中國石油企業整整遲到了40年。
2000年,中國石油在新加坡的“橋頭堡”只是一間不過90平方米、租來的辦公室,擁有一臺傳真機和幾臺電腦。
2004年,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新加坡)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新加坡公司)成立。總經理夏紅衛頻繁往返于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市場之間,一家一家拜訪當地的進口商,最終使得中石油新加坡公司成為越南、印尼市場最大的汽油供應商,打破了西方貿易公司的長期壟斷。
2009年,一場金融危機改變了全球油氣供需格局,能源版圖的重心悄然東移。當年,一個有40年歷史、政府持股的上市石油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SPC)被中石油新加坡公司全資收購。這則消息一時間轟動獅城。
通過收購SPC,中石油新加坡公司擁有新加坡煉油有限公司50%股份和新加坡第三大加油站零售網絡,并在新加坡、中國臺灣、泰國等地經營船舶加油和航空加油業務,搶占了新加坡本地市場20%以上的份額,使經營領域擴展至石油煉制、油品批發零售和油氣勘探開發。如今,中石油新加坡公司下屬的年產量1500萬噸的煉廠矗立在裕廊島,與國際石油化工巨頭毗鄰競技。
此外,中石油新加坡公司還在印尼、越南等國家擁有4個油氣開發區塊、1個評價區塊和1個勘探區塊,權益產量約55萬噸/年。
世界石油貿易暗流洶涌、變幻莫測,夏紅衛率領團隊激流勇進。如今,公司的辦公室早已搬到位于淡馬錫大道的高檔寫字樓,中國石油國際貿易的中樞和亞洲油氣運營中心的指揮部就在這里。這個指揮部還將帶動歐美地區相關業務的部署和發展,形成以新加坡為中心、覆蓋周邊國家和地區、輻射全球的國際貿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