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教授陳詠梅與“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研修班學員討論問題。谷昭民攝
中國與緬甸代表在“法律界與企業界人士面對面”活動中深入交流。谷昭民攝
體現公平、正義、理性和智慧的法律,不僅可以造福于本國人民,而且對本地區各國消除分歧、化解沖突,構建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和諧關系也至關重要。積極推動法律外交,創造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法治環境是區域合作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區域各國法學法律界面臨的共同課題。
中國法學會通過開展法律外交活動,不斷加強云南法學法律界與東南亞和南亞法學法律界的務實合作,以法學研究、法律服務和法律人才培養為突破口,為云南與東南亞和南亞的各領域合作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為云南橋頭堡建設提供全方位、堅實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研究著眼經濟一體
“中國—東盟法律論壇”由中國法學會于2005年倡議發起,是全面涵蓋中國和東盟政府界、司法界、法學界、法律界及商界的高層次、開放式、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凝聚力的法律交流對話平臺。論壇為加強和發展中國-東盟法學法律界友好合作關系,優化區域法律環境,推動自貿區建設,促進中國與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的深入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加強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法制及東盟國家法律的研究以及對南亞地區法律及區域經濟一體化法律的研究,中國法學會先后于2010年11月和2013年11月依托西南政法大學和云南大學成立了“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和“中國—南亞法律研究中心”。兩個研究中心致力于保障本地區各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順暢,成為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法律文化交流與理解的重要力量。
服務化解跨國爭端
東南亞、南亞各國法律制度和政策法規紛繁復雜,在跨國經濟活動中經常遇到各種困難和障礙,需要溝通、協調的法律事務繁多,因此迫切需求高品質、專業化的法律服務。提升法律服務質量,完善法律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繼2012年3月由中國法學會主管的環宇中國東盟法律合作中心在海口成立之后,2012年7月,環宇中國東盟法律合作中心云南分中心在昆明成立,并依托北京大成(昆明)律師事務所發揮區位、資源、網絡等優勢,積極開展業務。云南分中心為云南省與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的全方位合作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累計承接中國—東南亞國家間涉外民商事案件數量達50余宗,為促進云南橋頭堡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11月,由中國法學會主管,依托北京大成(昆明)律師事務所的“中國—東南亞南亞金融及資本市場法律實務中心”在昆明成立。實務中心將搭建實務合作平臺,促進交流合作,防范法律風險,化解爭端,帶動云南省與東南亞和南亞各國金融及資本市場業務的蓬勃開展,為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金融及資本市場領域的良好發展保駕護航,為本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提供法律保障。
培養人才增進聯系
為促進中國與東盟法學法律界更好地了解區域內各國法律制度,增進經濟、社會及法學法律領域的緊密聯系,為中國與東盟的全方位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2011年12月20日,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與云南省東南亞南亞經貿合作發展聯合會在昆明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合力助推云南橋頭堡建設。研究中心將發揮人才培養、師資、科研和法律信息等優勢,在法律政策咨詢、教育培訓、科學研究等方面給予指導和支持,提升服務于政府和企業的水平,推動法律服務云南橋頭堡建設,為云南橋頭堡建設培養更多法律人才。
此前的2007年8月與此后的2012年10月,中國法學會在廣西南寧建立了“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依托西南政法大學在重慶成立了“中國—東盟高端法律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培訓基地已舉辦七期東盟學員研修班,培養基地已招收首批來自緬甸、越南和老撾的攻讀法律碩士學位學生。
延伸閱讀
中國—東盟法律論壇
首屆論壇于2005年8月至9月在廣西南寧舉辦,主題為“中國—東盟經貿法律政策與實務”。第二屆論壇于2006年12月在越南下龍灣舉辦,主題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的法律合作”。第三屆論壇于2007年9月在重慶舉辦,主題為“繁榮與發展-中國與東盟法律合作之前景”。第四屆論壇于2010年11月在重慶舉辦,主題為“走向互利共贏: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的法律合作”。第五屆論壇于2011年9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主題為“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