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肯尼(Kenny Tchung)是我在文萊遇到的一個華裔文萊人,當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正駕駛他眾多跑車中的一輛,而我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我立刻深感羞愧。
我之前聽說這位二十幾歲的商人有一位成功的母親,因此當我上車時就毫不猶豫的說道:“您的母親真是非常的富有??!”
我對自己的這種刻板思想感到羞愧,因為我主觀的認為他是一個被寵壞的“富二代”。他立刻糾正了我的說法,“這車可一點都沒沾我母親的光,”他禮貌而又堅定的說道,“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掙來的?!?/p>
莊先生是眾多在海外憑借經濟頭腦建立基業的中國人,他們中閩南人居多。莊先生同時經營汽車和建筑行業,他說“中國人承擔了文萊大部分的建筑業。他們天生就善于經商,他們既聰明又勤勞,”
這位成功的移民第三代指著自己說道:“我父母并不需要提醒我是一個中國人,因為我知道我是?!?/p>
種族的連結從沒有消失,已經移民三代的他們對于如今中國的了解比我們對于他們的了解還要深刻。通過收聽主要來自馬來西亞的中國廣播,他們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發展腳步。他們也觀看中國的電影和電視節目,還關注中國的新聞。
我不止一次的聽到華裔文萊駕駛員播放中國大陸今年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我的歌聲里》。有時候這些華裔文萊人是更“中國人”的。
另一個例子就是他們把兒童教育看的更重了,這可能是使得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
陳仙?。–hung In Hong)是一位八十多歲的第四代中國移民,他依舊忙碌于領導他的家族企業,企業生產文萊頂尖的表鏈。
作為文萊最大的中國學校,中華中學的董事長,陳先生已經記不得自己在近幾十年來捐贈給非營利性的私人學校多少錢了。
陳先生在他的家族“還非常窮苦”的時候就進入了這所學校。盡管現如今華裔文萊人有著更富裕的生活,陳先生依舊認為這不是提高學費的好時機。
“這不是在開玩笑。我們的前輩們白手起家建立了這所學校,希望盡可能多的教育中國孩子。所以學費不應該提高?!?
陳先生正幫助計劃擴大學校的規模以適應逐漸增多的學生數量。
(中國日報記者趙盛楠 翻譯:李曉彤 編輯: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