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劉陸、任珂)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李克強近來連續出訪東南亞國家,表明中國對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全方位聯系,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濃厚興趣,而中國本身經濟的升級也將為此提供更多機會。
李克強于當地時間9日下午抵達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出席第16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16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八屆東亞峰會,并對文萊進行正式訪問。
這是本月以來第二位中國領導人對東盟國家進行訪問。10月2日至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二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與大洋洲所助理研究員駱永昆說,中國兩位領導人連續出訪東盟國家,充分體現了中國新一屆領導層高度重視與東盟的關系。
自古以來,中國就與東南亞國家有著密切的經濟貿易聯系,東南亞也發揮了促進近代中國與西方先進文明交流的橋梁作用。這條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往來的海上通道,與通過中亞到達歐洲的陸路通道齊名,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習近平3日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指出,愿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而這也是李克強在文萊提出的中國-東盟未來十年合作框架的七點建議之一。
駱永昆表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體現在新理念和新共識,包括探討簽署中國-東盟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加強安全領域交流與合作、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強基礎文化建設、優先發展海上互聯互通等。
“這一系列舉措都是當下合作和發展的重點,表明了中國希望雙方把握機遇,進一步深化中國-東盟全方位合作。”駱永昆說。
李克強在中國-東盟未來十年合作框架的建議中指出,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力爭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讓東盟國家更多從區域一體化和中國經濟增長中受益。
“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是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就加強中國-東盟合作的又一重要表態。”中國前駐泰國、新加坡和尼泊爾大使張九桓說。
于2010年啟動的中國-東盟自貿區是發展中國家之間最大的自貿區。目前,中國是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據統計,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從2003年的782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400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為2105.6億美元,同比增長12.2%。
張九桓說,打造“升級版”自貿區是中國與東盟關系發展的客觀需要,“升級版”將從規模和內涵上都得到提升: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合作等領域采取實質性舉措,進一步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立體的互聯互通,建造濱海城市合作網絡,這些都為打造新的“海上絲綢之路”創造條件。
專家還認為,中國力圖打造經濟升級版,也會給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鄰國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正如‘中國自己發展的穩定就是對全球的貢獻’,中國經濟的良好發展將為‘海上絲綢之路’創造更多條件、提供更好保障。”張九桓說,“近期領導人的出訪傳遞出中國經濟的健康運行和光明前景,這些利好信息進一步堅定了東南亞國家與中國進一步合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