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7日電 (記者 蔣濤 郭金超)中國官方7日在北京舉行媒體吹風會,介紹中國總理李克強即將展開的東南亞之行。商務部副部長高燕談及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情況時表示,中國同東盟開展經貿合作在地緣、市場等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中國與東盟過去10年的合作被輿論稱為“黃金十年”。高燕認為,中國與東盟在過去10年極大地提升了雙方經貿合作水平,促進了雙方人員往來,增強了彼此的政治互信,同時也給各國企業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同東盟開展經貿合作具有三方面的獨特優勢:
——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中國和東盟國家有4000多公里的邊境線,千百年來形成了睦鄰友好的關系,有源遠流長的合作歷史。“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緣和文化優勢為雙方未來經貿關系發展提供了機遇。”
——雙方不斷擴大的市場優勢。中國與東盟國家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30%,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中國和東盟正在形成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市場。
——雙方各具特色的互補優勢。中國和東盟十國的資源稟賦、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都不盡相同,在東亞產業鏈當中處于不同位置,互補性大于競爭性是非常突出的特點,雙方合作潛力巨大,這為雙方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提供了廣闊前景和空間。
今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10周年,高燕回顧10年來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發展指出,在過去的10年中國與東盟合作呈現四大特征:
——雙邊貿易額大幅提高,中國已經連續四年成為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繼續保持著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的位置,2012年雙邊貿易額達到4001億美元,是10年前的7.3倍,10年來的年均增幅高達22%。
——雙向投資合作卓有成效。中國是東盟第四大外資來源地,東盟為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地。10年來,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累計達1007億美元,年均增幅達到13%,其中,東盟國家來華投資共771億美元,中國企業對東盟投資達到236億美元。
——互利經濟合作成果顯著。東盟國家是中國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場和勞務合作市場。截至2013年8月,中國在東盟累計完成工程承包營業額1057億美元,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加工制造業等領域正在商談或建設一批大型合作項目,中方金融機構也為此提供了多種融資便利。
——雙向旅游規模快速擴大。中國是東盟最大的游客來源國。2012年,中國赴東盟游客732萬人次,較10年前增長了2.6倍。
關于中國和東盟經貿合作,高燕認為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是經貿合作區的建設。她指出,2006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柬埔寨、泰國、越南和印尼建設了四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對相關國家的就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而對于此訪,高燕也指出,必將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的互利經貿合作關系,使中國與東盟的關系邁上新的臺階,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