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作物高產育種及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面向東盟國家國際培訓班在云南農業大學正式開班。來自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7個東南亞國家的31名專家學者、政府機構代表受邀前來參加本次培訓班。
????在為期15天的培訓期間,學員們除了在云南農業大學聽課、做實驗外,還將前往農大位于紅河的實驗點進行現場考察、學習。這也是2012年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落戶云南農業大學以來舉辦的首次面向東盟國家的農業人才培訓項目。
????據介紹,云南農業大學多年來在自主創新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理論、應用模式及關鍵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規律、致病機理以及防治措施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植物病理界享有一定的聲譽和地位。同時,云南農業大學還在云南沿邊各州市擁有許多實驗點,與東南亞國家類似的氣候和地理條件也讓云南農業成為一個與東南亞各國較為接近的參考對象。自1999年以來,云南農業大學已經承辦多個培訓班,為東盟地區培訓人才2000多人次,與東南亞、南亞多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
????來自泰國蘇蘭拉里理工大學的Girdthai博士認真研究了此次培訓的課程安排,他認為設置的講座和課程都很有意思。他說:“這樣的學習機會十分難得,讓我能夠近距離觀察云南農業科技和相關經驗,相信在此次培訓班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回去以后能把這些知識融入到我的教學當中。”來自緬甸的學員劉永喜供職于一家農業科技公司,他說緬甸農業發展潛力巨大,但農業科技還比較落后,他們公司生產的產品價格較高,目前主要用于出口和部分外國企業的生產基地,他希望能從本次學習班學到更多的農業知識,回去傳授給當地的農戶,提高他們的收入,也促進自己企業的銷售。
????除了教學以外,本次學習班還為來自7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難得的交流平臺,在推動云南與東盟國家農業科技共享的同時,將擴大國家間的經驗交流,帶動地區農業領域的共同進步。(記者 張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