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貿易增長迅速。圖為到中國廣西東興市工作、經商的越南“跨國上班族”。人民視覺
今年上半年,盡管主要出口市場中的歐洲和美國復蘇態勢疲軟,東南亞總體上仍保持了較為強勁的經濟增長。但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也把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增長帶入了“緩沖地帶”。亞洲開發銀行(以下簡稱亞行)7月發布的《2013年亞洲發展展望補充》報告,將東南亞地區以及東盟前五大經濟體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預估分別調低至5.2%和5.6%。
亞行高級經濟學家宋雷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下半年,東南亞經濟增速將繼續放緩,但在持續堅挺的內需和日益復蘇的外需帶動下,東南亞經濟仍將實現堅實增長。”
多重因素支撐東盟經濟增長
東盟經濟快速穩定增長,得益于多重因素的支撐,其中主要包括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因素,東盟各國制定的促進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東盟與自貿伙伴國日益緊密的貿易聯系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趙江林表示,東盟快速增長的背后有多種因素支撐。一般來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于1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間,是一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結構變動相對較大的時期。這是因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系統發生了轉變,即從農業等傳統產業向勞動密集型制造業轉變,或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近年來,東盟各國政局相對穩定,包括緬甸在內的不發達國家也開始積極謀劃未來發展。從東盟各國制定的中長期經濟發展戰略可以看出,它們正努力為實現包容性經濟增長進行政策調整。
東盟與自貿伙伴國的貿易聯系也日益緊密。今年5月9日,東盟與中、日、韓等國家間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首輪談判在文萊舉行。宋雷磊認為,RCEP有利于整合地區內已經存在的各種自貿區協議。短期內,某些自由貿易措施可能影響到一些欠發達國家,但這些國家參與自貿區談判,至少可以使談判朝有利于本國的方向發展。
去年12月底,在已達成的貨物貿易協定基礎上,東盟和印度正式完成了服務和投資領域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雙方還將其合作關系提升至戰略伙伴關系,印度也計劃分別與東盟10國在服務和投資領域簽署相關自貿協定。
東盟經濟一體化面臨障礙
截至今年3月31日,根據《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建設東盟經濟共同體相關階段的計劃已經完成了77.54%,東盟的汽車、電子產品和服裝紡織品產業正日益形成單一市場。東盟秘書長黎良明對本報記者表示,交通和金融等領域將是東盟可能建成的下一個單一市場。
趙江林指出,東盟各國致力于內部融合,以促進共同繁榮。為充分發揮東盟各國的比較優勢,2008年《東盟憲章》正式生效后,東盟將原來定于2020年實現共同體的目標提前到2015年,通過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促進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東盟經濟規模將在未來5年內翻一番,屆時東盟崛起有可能成為現實。
但東南亞國家也有一些內在問題。今年上半年,東南亞多國的家庭債務快速增長。泰國央行行長張旭洲多次呼吁商業銀行嚴格放貸標準,警惕家庭債務增長過快。世界銀行駐泰國主任經濟學家馬修·維爾格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對于想從出口導向型轉向主要依靠內需為主的經濟體來說,持續的投資將十分重要,但需要密切關注消費者債務水平不斷攀升可能帶來的風險。
互聯互通是整個東南亞地區經濟融合的重要基礎,也關系到這一地區未來在世界經濟中的分量。但東南亞的公路建設目前仍存在一些“硬件”和“軟件”問題,運輸時間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素質有限,投資環境有待進一步放松。對此,宋雷磊表示,在2015年底以前實現東盟經濟共同體確實面臨許多障礙:首要的問題是衛生檢疫、計量衡制度和產品統一標準等非關稅壁壘的消除以及國內政策的配套;其次是新東盟五國和老東盟五國對東盟統一大市場的準備情況差別較大。
維爾格斯表示,落實和整合已經簽署的協議也是東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挑戰。在一些地區和國家,為落實所需法律法規的準備工作進展緩慢。
中國直接帶動東盟經濟發展
作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的投資促進了東盟的經濟增長。今年上半年,雙邊貿易額為2105.6億美元,同比增長12.2%。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對東盟國家的直接投資累計近300億美元,約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5.1%。宋雷磊指出,“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其他國家的發展援助資金直接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亞洲國家擁有豐富的自然和勞動力資源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但缺乏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本、技術、制度和管理的能力,亞洲尤其需要在資金“緊俏”的情況下,把錢用到刀刃上。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建議,東南亞地區應更重視制造業的發展,提升制造業的競爭力。泰國開泰銀行第一副總裁蔡偉才對本報記者表示,東南亞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需要加快培育內需市場,并加強金融業市場改革與匯率風險管理,抵御美元匯率大幅波動對出口創匯的影響,“用人民幣結算為這些國家的匯率穩定提供了平衡”。
市場普遍預期,東南亞經濟增速今年下半年將持續放緩,但亞太地區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蔡偉才認為,中國經濟是火車頭,直接帶動了東盟經濟向前發展。外需市場不穩定和自身經濟放緩,恰恰為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提供了加強與中國經貿聯系的機會。“中國市場將有助于平衡歐美出口市場的疲弱不振。目前,很多銀行都在利用這一契機推動內部改革,促進資產質量的提高,在中國進行市場開拓,例如,泰國開泰銀行已經在中國大陸開了許多家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