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中文學會戲劇組
????隨著大幕緩緩落下,劇場里響起如潮的掌聲,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學會戲劇組表演的話劇《小塵世》圓滿結束了。組長白朔楊望著舞臺,仿佛又找回了在百老匯的記憶。
????幾年前一次機緣,白朔楊在紐約百老匯看了場戲,那是一次永生難忘的記憶。從此,白朔楊愛上了戲劇,并和它結下不解之緣。
????從中國的高中畢業后,白朔楊通過SM2計劃赴新加坡讀大學,恰逢南洋理工大學中文學會戲劇組招人,他便報名參加。加入社團之后,白朔楊才發現,戲劇演出和自己原先的想象有很大不同。“看戲誰都會,但演戲要復雜多了。”
????就讀于南洋理工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的劉委,是戲劇組去年的組長,經歷過三屆演出的他,深深意識到存在的不足。“我們舉辦這樣一年一度的大型演出,才剛剛第四屆。”劉委說,“從往年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劇目本身的質量,還是宣傳推廣的方式,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劉委和白朔楊看來,今年的戲想要有突破,一定要“專業”起來。“我們學生有個通病,就是對戲劇的理解比較膚淺,臺上經常亂糟糟的,熱鬧有余,深度不足。”白朔楊說,“我們雖然不是專業的劇團,但也要拿出專業的精神來,否則無法進步。”
????為了使演出更專業化,戲劇組請來了南洋藝術學院的鄭旭作指導。除了專業化的訓練方式,今年劇本的選擇也更多從專業角度考量。往年的劇本從頭到尾都是學生們自己編寫的,今年,劇組以美國作家桑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的普利策獎獲獎作品《我們的小鎮》為基礎,改編后重新命名為《小塵世》。
????《我們的小鎮》講述的是一百年前的美國社會,和觀眾相距遙遠。劉委說,“我們進行了再創作,增加了‘劇中劇’的形式,并且在前兩幕注入喜劇元素,讓情節更吸引觀眾。”
????來自于電子電氣工程專業的柏昭是本屆籌備委員會的會長,他說:“往年的觀眾主要是南洋理工大學自己的學生,范圍很窄,今年宣傳活動面向整個新加坡社會。”除了傳統媒體之外,他們通過臉譜、微博等社交工具,吸引了大批來自不同群體、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此外,劇組還舉辦了一場精心策劃的“快閃”活動,演員們身著戲服,在南大校園中心上演了劇中的一場婚禮片段,精彩的演出幾乎以假亂真,讓圍觀者贊嘆不已,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戲劇社免費入場的策略不同,南洋理工大學的演出采取公開售票的方式。在柏昭看來,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售票的好處在于能夠回收部分成本,不必完全依賴贊助商和學校,但風險是無法確保上座率。”為此,劇組除了推出學生票以外,還和華新社團、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等機構合作,一起推廣活動。
????這次,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的戲在同一周上演,雙方互相派遣成員觀摩學習,以期將來加強合作。而白朔楊更是想與其他大學以及初級學院的學生取得聯系,一起推廣本地的中文戲劇。“新加坡有很多熱愛中文戲劇的學生,各級院校也都有自己的興趣小組。” 白朔楊說,“我希望有朝一日,大家能合辦一個類似學生中文戲劇節這樣的活動,讓更多觀眾欣賞到好的演出。” (薛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