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的面積比上海還小,人口僅40萬,但是,你切莫小覷了這個君主制國家:因盛產石油而致富,人均GDP排名世界第六,汽油比礦泉水還便宜;擁有正在使用的世界最大、最現代化的宮殿;清真寺里收藏著全世界最大的《古蘭經》手抄本……對于我們游客來說,文萊還擁有一道獨特的景觀——世界上最大的傳統水上村落“水村”。“水村”坐落在文萊首都斯里巴灣市的文萊河上,現存面積2.6平方公里,曾隨麥哲倫遠航的意大利旅行家安東尼·帕加塔譽稱為“東方威尼斯”,追溯歷史,何止千載!
我們乘上快艇,向水村疾馳而去。導游小陳是文萊第三代華裔,他的童年時代,整整十年就是在水村度過的。他介紹說,過去文萊有一半人住在水村里,現在大多陸續搬遷上岸了,還有約兩萬人留在水村,劃分為29個行政村。政府保護這片歷史遺產,不準拆遷,也不準新建。
一根根水泥柱或木柱,伸出水面約1米多,支撐著鱗次櫛比的水上木屋。根據小陳的指點,我們看到了水上警察局,水上郵局,水上消防局,水上雜貨店以及連成長排的水上學校。哇,這是一個功能齊全、自成一體的水上社區啊。
小陳說:“別看他們住在水上,房屋卻并不破舊,內外裝修也很現代化,家用電器、自來水、抽水馬桶應有盡有。我們待會兒就到一戶水上人家去做客。”
在一處棧橋碼頭,我們登上了水村。大家驚訝地發現,水村里竟然也有“馬路”,那就是二米寬的木板棧橋。四通八達的棧橋,將獨門獨戶的水上人家串連組合成一座完整的村落。
我們參觀的是水村第一家對外接待游客的“專業戶”,擁有大小十多條船只。大家按規矩,脫了鞋,跨進門去。客廳好氣派,擺滿了單人沙發,可供六七十人就坐。女主人殷勤地端上了茶水,一會兒又端上自制的馬來式糕點,供大家品嘗。
聽說除了臥室,其他地方都可以隨意參觀,我們便魚貫而進。大廚房里,烘箱、電爐一應俱全。雜物間后面,有回廊通向鄰居。家家戶戶,非常寬敞。
長長的棧橋上,了無人影。原來成年人都在市區工作,早上乘水上巴士幾分鐘便到岸邊,然后開著停在河堤上的私家車去上班。傍晚將車停在碼頭,再乘汽艇回家。習慣了,也沒什么不方便的。
我問:“這些居民留戀水村,大概是因為冬暖夏涼的緣故吧?”小陳笑了,回答說:“我們這里沒有冬天的呀,一年四季都穿短袖。當然,住在水上,是要涼快一點。政府也希望他們搬到陸地上來的,還給補貼,但這些居民卻無意上岸,主要原因是住慣了,祖傳老屋,不愿放棄。人總是戀舊的。有人在市區也買了房,水陸兩邊住住,也不錯的呀。”
我們在原生態的水村里溜達,拍照。不少住宅臨水的陽臺上屋檐下,栽種或垂吊著盆盆鮮花,顯得雅致溫馨。水面上沒有飄浮任何垃圾,整個水村整潔而安靜。真所謂“結廬在水上,而無車馬喧”。清風拂面,水波粼粼,倘是月明夜,想必如詩如畫了。◆蘇浙生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