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陽9月18日電(實習生 李荔) 18日召開的“中國—東盟旅游產業發展暨旅游人才培養論壇”傳出消息,50多位來自中國和東盟各國高等學校、相關機構代表和知名專家學者聯合發表了《中國—東盟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及旅游人才教育培養國際合作倡議書》,力爭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間旅游產業的共進共贏。
據了解,為了推動中國—東盟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多層次旅游人才教育培養的國際合作,此次論壇嘉賓聯合發表了以下倡議:一是加強中國—東盟旅游人才教育培養領域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建設,推動旅游教育交流與合作,分享旅游人才教育培養的經驗和做法;二是建立和創新旅游領域產學研交流合作機制,推動旅游產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三是探討旅游人才教育培養一體化建設的可行性,整合資源,互補協作,推動實現旅游產業的學歷學位及相關從業資格的相互承認,提高區域內旅游高等教育的全球競爭力;四是充分發揮相關國際組織作用,整合區域內外政府資源,推動非政府組織和私營部門積極參與,共同促進旅游人才教育培養國際合作。
作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東盟旅游產業發展暨旅游人才培養論壇首次出現在在教育交流周上,以“可持續的中國—東盟旅游產業發展與旅游人才培養”為主題。經過討論,出席的嘉賓一致認為,旅游產業是綜合性產業,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保護傳統文化,增進人民了解,增加社會福祉。各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旅游人才。
“旅游行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百業的發展。”中華游程規劃設計協會理事長沈冠亞女士說:“早年我們到中國看到的大陸旅游行業只是擔任平臺的角色,到現今旅游行業已經成為百業當中穿針引線、引發產業融合的關鍵性元素。”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建立,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據國家旅游局統計,2011年中國公民赴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太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越南旅游的總人次達534萬,超過這些國家到中國旅游總人次數441萬的20%。中國已成為東盟國家較大客源市場,同樣東盟國家也是中國旅游的較大的客源來源地之一,每年從東盟入境中國旅游的總人數都在1000萬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