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版畫刻出壯鄉美
馬關壯族農民版畫發源于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仁和鎮阿峨新寨村。8月2日,筆者慕名來到了這里。
走進阿峨新寨村,在通往版畫展館中心路兩旁的每座房屋墻壁上,一幅幅反映馬關壯族農民生活習俗的版畫作品映入眼簾。60多平方米的版畫展館,集中展示了上百幅農民作品。
展館館長龍子輝說,馬關壯族農民版畫是從上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大多數村民自學成才,作品以當地農民的耕種、婚喪嫁娶等生活情節和自然風光為主要內容。“我們已經創作了2000余幅作品。有22幅作品還曾走出國門,應邀在日本展出。”龍子輝自豪地說。
在展館的大廳里,兩位當地農民正在認真作畫,引起了很多人的圍觀,桌子上放著各種作畫的工具。而另一位作者正在全神貫注地在木板上刻著剛剛上完色的版畫。“版畫做工程序復雜而且耗時。”龍子輝拿著手里的一幅作品說,“像這樣一幅長30厘米寬40厘米的畫,從臨摹到印版再到刻板上色,大概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而多數時間用在版畫的刻板上。”
阿峨新寨村居住著漢、壯、苗、彝等5個民族,共有106戶人家,幾乎每戶人家耕作之余都作畫。版畫也給當地百姓帶來可觀的收入。龍子輝說:“這兩年,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我每年出售版畫的收入就可以達到3萬元。”(如 然)
責任編輯: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