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和東盟之間開展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是中國與東盟溝通的“南寧渠道”。
自2004年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南寧舉辦以來,通過這一渠道,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達成了《南寧共識》、《南寧聯合宣言》、《南寧倡議》等多項共識,形成了多個合作機制;圍繞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落實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投資協議》,舉辦一系列投資、貿易促進活動,促進了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和交流溝通。
通過這一兼具政治、外交、經濟意義的渠道,中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之間、部長之間和地方領導人之間經常進行交流,促進了中國與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進一步發展。每年一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暨商務與投資峰會受到與會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各國領導人高規格出席已日益形成機制化,加之政商各界精英云集,推動次區域合作效果十分顯著。在中國與東盟各方積極參與和大力推動下,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南寧-新加坡走廊經濟帶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從概念走向共識,又從共識走向實踐,再從實踐走向突破,日益成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成功典范。“南寧渠道”在服務國家周邊外交戰略中,已成為推動中國與東盟發展戰略伙伴關系、促進互利合作共贏的新途徑。
通過暢通這一渠道,推動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據統計,前七屆博覽會貿易成交額合計98.83億美元,中國和東盟各國共簽訂各類投資合作項目430個,投資總額177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東盟國家投資合作項目299個,投資總額110億美元,中國引進東盟國家投資合作項目131個,投資總額67億美元。
通過建設這一渠道,廣西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布局中的地位顯著提升。2008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家批準,2009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廣西作為對東盟開放合作新高地的獨特地位日益形成。今年是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0周年,在新的形勢下,鞏固和加強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廣西的地位以及它所發揮的作用顯得舉足輕重。
打造更加暢通的“南寧渠道”,對于廣西建設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對于廣西建設中國—東盟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對于廣西建設連接多區域的國際通道和合作平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要進一步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平臺作用。廣西作為承辦方,應進一步完善辦會機制,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豐富和完善博覽會功能,提高經貿實效,把博覽會辦成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最佳平臺。其次,不斷完善對接東盟的基礎設施,全面啟動和建設一批邊境口岸,盡快形成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第三,大力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積極構建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務求在基礎設施、制造業、礦產開發、能源、農業、旅游等領域取得合作成效。有“南寧渠道”牽線搭橋,將極大地促進中國與東盟各領域的合作發展,共同走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童 政 周驍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