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9日電(記者焦翔)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一個擁有19億消費者的自貿區,已于2010年1月建成。在中國與東盟十國相互開放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市場之后,在這一自貿區中如何抓住機遇獲得新的發展,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關注的問題。
????中國企業因自貿區擴充了5.8億消費者的市場
????作為主管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秘書處的常務副秘書長,許寧寧認為,當今企業的經營、市場開發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中進行的,幾乎沒有企業能獨善其身,企業的行為離不開“合作”、“競爭”這兩個詞,只有把握了市場變化并作出正確的決策方能獲得發展。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與東盟十國貿易中已有92%的產品取消了關稅,也就是說為中國企業又擴充了5.8億消費者(東盟十國人口)的市場可供發展,這是其一。其二,中國企業進口來自東盟國家的產品作為原料或半成品而生產制成品時,因為沒有關稅了,故成本下降,競爭力提升。其三,由于相互開放了投資市場,故中國企業走進東盟發展則更為方便了,有利于實現“走出去”發展的經營目標,尤其是中國企業還可利用東盟與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已實施的自由貿易協議,通過在東盟國家的投資,生產出產品銷往那些國家而繞開那些國家針對中國企業設置的關稅堡壘,借道東盟開發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其四,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也有利于中國企業吸引更多的東盟國家乃至自貿區區域外國家的投資。其五,在中國—東盟開放服務業市場中,中國的工程承包企業、金融企業、商務服務企業等企業能夠更便利地進入東盟市場。
????東盟國家各個都有合作潛力
????印尼是東盟國家中最大的市場,擁有2.3億消費者,這是個很大的市場,中國商品在印尼廣受青睞。印尼的經濟目前是近些年來最好的時期。中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越南近十多年來經濟快速增長,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日增。新加坡是東盟國家中對華投資最多的國家,可作為中國企業招商引資的重點國家;新加坡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之一、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可作為中國企業走向更廣闊國際市場的窗口。馬來西亞是東盟國家中對華的最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有國際清真食品的認證資格,中國清真食品可與該國合作走向全球伊斯蘭教消費市場。老撾、柬埔寨服裝產品對歐美出口不受配額限制,中國企業可前往設廠,服裝出口歐美市場;中國企業也可在老撾、柬埔寨、緬甸進行農產品開發。東盟一些國家礦產資源豐富,與我交通便利,中國企業可前往進行礦產資源開發。東盟有些國家(尤其是老撾、柬埔寨、緬甸、越南四國)勞動力成本低,適合部分中國企業的產品轉移。東盟國家正在積極實施交通的“互聯互通”計劃,正在大力進行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這給中國工程承包企業帶來了許多機遇。可以說,東盟十國對中國企業來說都有發展機遇,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建議中國企業家走進東盟考察,洽談合作。
????中國企業做好準備再進東盟市場
????中國—東盟相互開放市場以來,商機層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或正在走進東盟,這是事實,另一方面,在走進東盟時中國不少企業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遇到的問題,是中國企業普遍關注的。近些年來,我經常與走進東盟的中國企業家交流其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中國企業在走進東盟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事先做好可行性研究,包括:了解其經濟政策和產業規劃,掌握其市場經銷的特點,調查合作伙伴資信,等等,這可避免日后的走彎路;二是要有長期開發東盟市場的規劃,這就需要中國企業注重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注重產品和服務的宣傳,打造好品牌;三是要了解三個市場開放的時間表,即:中國與東盟相互開放市場的時間表,東盟內部相互開放市場的時間表,東盟與其他建自貿區國家(如韓、澳、日等)相互開放市場的時間表,了解時間表有利于搶抓商機;四是要入鄉隨俗,要遵守其法律法規,要形成新的企業文化和經營管理體制,要惠及當地社會發展,爭取我國駐東盟國家大使館的支持。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正在舉行“中國企業走進東盟”評選活動,以使廣大中國企業分享已進入東盟的成功經驗,促進中國企業提高在東盟的投資效益、貿易效益、服務效益。
????在2010年10月召開的第十三次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全面建成使雙方資金、資源、技術和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流動效率顯著提高,為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有理由相信,在中國—東盟自貿區中,中國企業將會有新的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