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趟越南,除了看風景之外,也見識了越南摩托車的壯觀景象。晚上從胡志明市的十字路口望過去,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摩托車洪流。據介紹,越南是名副其實的摩托車王國,就跟當年自行車在中國的普及率一樣,越南也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有摩托車,有的家庭甚至有多輛。
????不過,看多了也產生了疑惑,龐大的摩托車流中似乎沒有中國車的身影,基本都是他國制造,難道中國的摩托車企業竟然沒有看到鄰國摩托車市場的巨大商機,平白放棄了這個市場?
????越南當地的導游為我解開了疑團,不是中國的摩托車企業沒有發現商機,10年前中國摩托車曾一度占領了越南大半的市場,不過由于質量和售后等方面的原因,沒過幾年又被迫退出了。
????導游是個小伙子,曾在中國留過學,中文說得相當好,所以可以比較深入地交流。據他講,1995年左右,越南摩托車市場上主要以日本車為主,1996年開始,中國的摩托車開始進入越南市場,相比日本車而言,中國摩托車主要打的是低價牌,憑借低廉的價格,一度占領了70%以上的市場。但逐漸地,中國車的不足也開始暴露,低價伴隨的是性能的不穩定。許多越南人發現,中國摩托車開了一段時間之后,往往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且維修起來非常麻煩。在這種情況下,越南人寧肯花一倍的價錢去買性能穩定的日本車,也不愿意買低價的中國車,一度熱銷的中國摩托車開始逐漸走下坡路,最終基本退出了越南市場。正應了那句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回國后也上網查了些資料,中國摩托車兵敗越南市場,原因也許很復雜,但越南導游眼中的低價戰略伴隨的性能不穩定,確實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記得小伙子當時用很可惜的口吻說,“越南現在有八千萬人口,幾乎家家戶戶都買摩托車,假使當年中國車的性能穩定一些,這將是一個多么大的市場。而且,現在我們國家的有錢人都開始買汽車了,但目前路上開的主要是德國車、日本車和美國車,中國汽車現在也很難被越南人認同”。作為中國人,聽到這話不禁有些汗顏。
????由越南沒有中國摩托車這件事,不禁想到了兩個問題。首先,一味的價格戰容易引發問題。在市場競爭中,價格戰往往是采用得比較多的手段,通過低價戰略,商家可以迅速占有市場份額,打開銷售空間。價格戰能讓消費者以更低廉的價格享受到產品和服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價格戰對消費者是有利的。但是,這里有個前提條件,必須是價廉質優,在價格打折的同時,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不能同時打折,否則,一旦消費者把低價與低質量聯系在一起,哪怕是已經占領的市場也會很快丟失。
????其次,如何合理有序地開拓海外市場。按照標準的經濟學假設,博弈主體選擇的對個體最有利的策略,卻往往會帶來一個非帕累托最優的結局,即在整體或社會層面上未能實現效用的最優化。中國摩托車兵敗越南就是一個例子,對于單個的中國摩托車商家來說,價格戰無疑是最方便的手段,可以在短期內占領市場,而產品質量和售后的不穩定,也意味著成本的下降,在價格下降的同時商家仍然能保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對所有進入和準備進入越南摩托車市場的中國廠商而言,無序價格戰引來的卻是滅頂之災。如何在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避免無序和惡性競爭,無疑值得后來者深思。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歷了30個年頭,中國的產品和服務也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走向全球。希望越南摩托車例子僅僅是中國商家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陣痛,未來更多的國家能放心地使用中國的產品,中國產品能逐漸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李劍鋒 ○主持 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