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經濟
????出口導向型經濟。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同時農業和制造業也占相當比重。20世紀60年代后期采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80年代后,受西方經濟衰退和自身政局動蕩影響,經濟發展明顯放緩。90年代初,拉莫斯政府采取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經濟開始全面復蘇,并保持較高增長速度。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對菲沖擊不大,但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阿羅約總統執政后,加大對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和出口,國際收支得到改善,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08年,菲經濟先后受國際能源、糧食價格上漲和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速放緩。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08年):1587.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8年):1804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9年):0.9%
????貨幣名稱:比索(Peso)
????匯率(2010年):1美元=44.82比索
????通貨膨脹率(2010年4月):4.4%
????失業率(2010年1月):7.3%
????【資源】 礦藏主要有銅、金、銀、鐵、鉻、鎳等20余種。銅蘊藏量約48億噸、鎳10.9億噸、金1.36億噸。地熱資源豐富,預計有20.9億桶原油標準能源。巴拉望島西北部海域有石油儲量約3.5億桶。
????【工業】 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31%。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14.8%。制造業占工業總產值70.1%,建筑業占14.0%,礦產業占4.8%,電力及水氣業占11.1%。2008年工業產值約為46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
????【農林漁業】 農林漁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1%,從業人口占總勞力的36.7%。2008年農林漁業產值約為2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
????【對外貿易】 與150個國家有貿易關系。近年來,菲政府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出口商品多樣化和外貿市場多元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非傳統出口商品如成衣、電子產品、工藝品、家具、化肥等的出口額,已趕超礦產、原材料等傳統商品出口額。
????主要出口產品為電子產品、服裝及相關產品、電解銅等;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產品、礦產、交通及工業設備;主要貿易伙伴有美國、日本和中國等。
????【人民生活】 據2006年統計,菲律賓家庭年均收入17.2萬比索(約3700美元)。2010年1月失業率為7.3%。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較慢,貧困家庭比率為25%。2008年消費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9.3%。人均壽命70歲,人口出生率1.81%,死亡率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