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經濟
????上世紀70年代前,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制造業、建筑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同時實施馬來民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旨在實現消除貧困、重組社會的目標。
????1987年起,經濟連續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長。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于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重視發展高科技,啟動了“多媒體超級走廊”、“生物谷”等項目。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出現負增長。通過穩定匯率、重組銀行企業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經濟基本恢復并保持中速增長。巴達維上任后,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著力控制財政赤字,將重點轉向農業等基礎產業建設,帶動鄉村發展。積極推動消費和投資,把私營經濟作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支柱。鼓勵發展旅游、教育事業,實現經濟多元化。2006年4月,馬政府第九個五年計劃(2006-2010年)獲得國會通過,其主題是“共同邁向卓越、輝煌和昌盛”,施政重點是降低財政赤字,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加大農業投入,扶持中小企業,推動旅游業發展。2007年,馬政府相繼實施北馬輸油管線、伊斯甘達經濟特區、北馬經濟走廊和東海岸經濟區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刺激經濟發展和實現未來經濟轉型。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出口下降,馬政府為應對危機相繼推出70億林吉特和600億林吉特刺激經濟措施。2009年馬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59.65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7%。
????貨幣名稱:林吉特(Ringgit)。
????匯率:1美元=3.3林吉特(浮動匯率)。
????通貨膨脹率:0.6%
????失業率:3.7%。
????【資源】自然資源豐富。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產錫大國,近年來產量逐年減少。
????【工業】政府鼓勵以本國原料為主的加工工業,重點發展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
????【礦業】以錫、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為主。
????【農牧漁林業】耕地面積約626萬公頃。農業以經濟作物為主,主要有油棕、橡膠、熱帶水果等。糧食自給率約為70%。2006年農業總產值為499.3億林吉特,占國民生產總值的9.14%,就業人口138.7萬。
????盛產熱帶林木。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近年來深海捕撈和養殖業有所發展。
????【對外貿易】 現為世界第18大貿易國。2007年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新加坡、歐盟、日本和中國。主要進口機械運輸設備、食品、煙草和燃料等。
????【人民生活】 據馬統計局統計,2005/2006財政年度馬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為:城市居民中土著、華裔和印度裔居民分別為2067、2712和2286林吉特。鄉村居民中土著、華裔和印度裔分別為1317、1621和1529林吉特。據馬能源、水務及通訊部統計,截至2006年4月,馬電腦用戶420萬人,互聯網使用人數占40%。截至2007年5月,馬移動電話用戶為1950萬戶,擁有率為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