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舊家譜,穿越時空的記憶

??? 家譜,重建個體的價值和尊嚴
??? 家譜是活的精神,涵育了家族的文化,也注入了家族的情愫。繼往事知來者,生命與生命間的枝脈牽系,重建了個體的價值和尊嚴,對一個家族的價值取向、行為模式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 在家譜尋根的過程中,前人的奮起、磨礪、責任,成為重要的精神財富。家譜的使命就是 “承前啟后”,把精神代代相傳,其中的家風、家訓更有強大的教化作用,讓一個家族不偏離主線。
??? 南通范家四百年文脈不斷。在范氏家族博物館內,收集了宗族的家譜結構圖。據家譜記載,范曾先祖上溯至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中國文化史中的大師人物有范應龍、范鳳翼、范伯子、范仲林、范罕等。獨特的文人家庭環境使范曾在幼年就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范曾在自述中說,“言傳身教、耳聽目染,從幼年開始十分重要,這時的心靈沒有被沉重的生活和復雜的社會磨上老繭,柔嫩的美好的心,對世界上的一切,都有最靈敏的感應。”
??? “進士生產工廠”、“翰林俱樂部”,這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院歷史系教授艾爾曼對常州莊氏的評價,“莊家可以稱得上是整個清代常州府最重要的文人集團。僅清代,莊族便產生了90名舉人,成為精通政務的職業精英。”文史專家吳之光說,蘇南望族最大的特點就是重視教育、虛懷若谷。如果僅以功名仕途、政治官宦以及由此相伴而生的財富為倚重,結局必然是“三世而衰”、“五世而斬”,功名總被雨打風吹去。但這些家族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文化型家族,注重精神活動,家學世代傳授,祖孫同治學問,文化實力歷久彌盛。莊氏子弟熱衷研究學問,繪畫篆刻,90多人著作傳世,著作近400部。
責任編輯: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