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菲律賓的第三所孔子學院在菲律賓紅溪利示大學成立,菲律賓總統阿羅約與中國國家漢辦主任許琳、中國駐菲大使劉建超共同出席孔子學院揭牌儀式。至此,東南亞已有30多所孔子學院學堂。
據悉,孔子學院在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各國已有200多所。正如德國的“歌德學院”、法國的“法語聯盟”及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學院”一樣,孔子學院成為中國在海外推廣本國傳統文化和語言的一個成功模式,一般由中國的大學與各國的大學合作建立。由于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中國文化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孔子學院在海外也越建越多。
孔子學院在東南亞的建設從2005年開始,僅僅五年時間,孔子學院已在東南亞“遍地開花”。據國家漢辦介紹,目前,中國已在東盟各國建立3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到2009年,孔子學院的注冊學員已近5萬人,參加孔子學院文化活動人數達10多萬人。
以泰國為例,自2006年泰國第一家孔子學院——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正式揭牌成立以來,孔子學院就如雨后春筍般在泰國中部、北部、南部和東北部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泰國農業大學、東方大學等紛紛建立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成為師資培訓基地、漢語教學中心、文化交流窗口。泰國也是東南亞乃至亞洲擁有孔子學院最多的國家。
中泰雙方大學合作成立的孔子學院具有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它們以孔子“和諧和睦和平”、“和合之境”的核心思想倡導文化交流,是中泰雙方促進相互了解的好橋梁與好平臺。各孔子學院開展不同形式的講座、展覽等活動,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的書法、繪畫、音樂等,促進泰國社會大眾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當地的大學生和公務員可以免費到孔子學院學習漢語。
孔子學院已成為中泰友誼的搖籃。通過中泰雙方的共同努力,泰國已形成了以20多所孔子學院學堂為龍頭、約900名漢語志愿者教師所在的1005所中小學為重點的中國語言文化推廣新平臺,成為中泰友好交流的新生力量。
2007年3月,泰國詩琳通公主殿下親自為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揭牌,并題詞“任重道遠”。同年10月,駐泰大使張九桓在視察孔敬大學孔子學院時,為孔子學院題詞——“源遠流長”,道出了泰國孔子學院發展的未來規劃和總體愿望。
廣西的高校也積極地與東盟國家合作建立孔子學院。2006年12月,廣西大學與泰國川登喜皇家大學共同建立的素攀孔子學院正式掛牌。廣西大學副校長黃維義介紹,廣西大學在泰國開設孔子學院后,泰國便成為西大與東南亞國家交流的一個落腳點,這不但有利于與其他高校的合作,同時也帶動了學校一些專業如對外漢語專業的發展。建立孔子學院,對雙方高校來說,都是一件雙贏的事。
許多東盟國家高校的負責人表示,中國正在日益興盛,并且具有帶動周邊的力量,因此學習漢語成為一種需要,將對促進中國與東盟的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方慧玲 農燕鵬 王玉龍